阴静 阳动 无有-体用 阴阳-生化 五行-方位 五气 关联 元素 本体 气性 妙合 朱子(1130-1200)《太极解义》此书是太极本体论和太极本源论的建构之始,把太极动静阴阳论引向了理炁哲学开展。以“全体太极”为成圣成贤的新内涵,形成了以太极为中、集理炁、性情、道器、体用为一体的哲学体系。—朱子《太极解...
摘要:朱子《太极解义》有三个本子:第一个本子是乾道庚寅(1170)朱子完成的初本,见于吕祖谦《太极图义质疑》,虽非全本,亦可窥见大概;第二个本子是乾道九年(1173)定本,淳熙末刊布,即淳熙本《晦庵先生文集》所载《太极解义》;第三个本子是今传通行本如《朱子全书》所载的《太极解义》,是朱子晚年最后改定本...
因为,阴和阳同是现象层次,太极是本体层次,故不能说阳动是现象层次的用,阴静就是本体层次的体;只是说,阳动可以见太极之用的流行,阴静可以显示太极之体的定立。朱子答杨子直书说明,他一开始曾经以太极为体,动静为用,后来不再用体用的关系去界定太极和动静的关系。这也可以看出,在《太极解义》初稿写成的时期,...
此书是太极本体论和太极本源论的建构之始,把太极动静阴阳论引向了理炁哲学开展。以“全体太极”为成圣成贤的新内涵,形成了以太极为中、集理炁、性情、道器、体用为一体的哲学体系。 —朱子《太极解义》的哲学建构,陈来 【问题】 无-程颐的主敬思想-是一欠缺。而张栻的《太极图说解义》则重视程门主敬之法,...
《太极解义》朱熹,北宋古本(上)阴静 阳动,五行 妙合【简体】 原作者解周敦颐的《太极图说》 这里放了论述的上半部分(后部分见下期) 简体+古籍【图文对照】 #元#
朱子解义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明确把太极解释为“本体”,即把“本体”作为道学形上学的最高范畴。这一“本体”概念在图解中反复出现,成为《太极图解》哲学建构的突出特点。这也是二程以来道学所不曾有过的。照朱子的解释,太极是动静阴阳的本体,此一本体乃是动静阴阳之所以然的根据和动力因。而这一作为本体的太极并...
原作者解周敦颐的《太极图说》 这里放了论述的上半部分(后部分见下期) 简体+古籍【图文对照】 #元#…
朱子《太极解义》的成书过程与文本修订 作者简介丨陈来,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载丨《文史哲》2018年第4期。 摘要 朱子《太极解义》有三个本子:第一个本子是乾道庚寅(1170)朱子完成的初本,见于吕祖谦《太极图义质疑》,虽非全本,亦可窥见大概;第二个本子是乾道九年(1173)定本,淳熙末刊布,即...
朱子《太极解义》有三个本子:第一个本子是乾道庚寅(1170)朱子完成的初本,见于吕祖谦《太极图义质疑》,虽非全本,亦可窥见大概;第二个本子是乾道九年(1173)定本,淳熙末刊布,即淳熙本《晦庵先生文集》所载《太极解义》;第三个本子是今传通行本如《朱子全书》所载的《太极解义》,是朱子晚年最后改定本。三...
《太极解义》朱熹,北宋古本(上)阴静 阳动,五行 妙合【简体】 原作者解周敦颐的《太极图说》 这里放了论述的上半部分(后部分见下期) 简体+古籍【图文对照】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