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道德经》“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马王堆出土的《道德经》中写着大器免成,不应是晚成。这是由老子提出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种美学观念,意在推崇自然的、而非人为的美。白话翻译:越好的音乐越悠远潜低,越好的形象越飘渺宏远。指“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穿透悠远,越是大气度的往往越包...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意思是:最好的音乐是没有声音,最好的形象是没有形象,这体现了老子哲学中的崇尚自然、顺其自然的思想,也可理解为越大的成就越不可估量,越大的气度越包容万物。 以下是对这句话的详细解读: 一、字面意思 “大音希声”:这里的“大音”指的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最大的乐声反而听来没有声音,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它的形状。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 明道 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方无隅;器...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还表达了一种追求内在和谐的思想。在道家看来,真正的和谐不仅仅是外在的平静和安宁,更是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这种内在的和谐,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修炼和培养,通过内心的感悟和体悟,达到与宇宙万物的和谐共生。三、“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个人修养 在个人修养方面...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都是出自《老子》,只是出现的章节不同,具体如下:1、“大音希声,大象无形”(1)出自于《老子》第四十一章其全文为: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道家经典《道德经》。它的意思是,最宏大、最深远的声音,往往不是那种喧嚣嘈杂的声音,反而接近于无声;而最高大、最无边的事物形态,也不是那种具体可触的,而是看似无形。“大音希声”讲的是真正的天籁之音,不是人间的凡响,而是宇宙自然中最和谐、最深刻的韵律。这种...
📜 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老子提出了一个富有哲理的美学观念:“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句话出自《道德经》,原文是“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大音希声”意味着最好的音乐往往是最为悠远和潜藏的。它不是那些刺耳的噪音,而是那些能够深深触动心灵的旋律。这种音乐不是用耳朵来听的,而...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提出的命题,意思是说真正美妙的声音是听不见的,真正美妙的形象是看不见的。老子认为具体的声音只是声音美的一部分,不是全美,故非“大音”,而“无声”则可以使你去想象全部最美的声音,而不受有限声音的局限,故而是“大音”。“大象...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出自《道德经》,是一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美学观念。 从字面意义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