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法明门论 百法明门论,全称《大乘百法明门论略录》,简称《百法论》。佛书名。古印度世亲著,唐玄奘译。一卷。论释瑜伽行派的五位百法,是法相宗依据的重要论书之一。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简称《百法》,是世亲菩萨在世间的森罗万法中取出一百种法,以唯识观点分成五类,认为这一百种法是万法的总纲,所以又称为“五位百法”。我个人认为,《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是大乘法相的精髓,加上一些唯识见解的著作。其实本论中只有两种法是唯识宗的法相,那就是“阿赖耶识”和“末那识”...
总之:此等色法,都是八识心王所变之相分,但是「心王」带动「心所」,每一个心所也各自变现相分,因为心所的势力比较薄弱,所以随于心王,摄入心王所变现之六尘当中,以心王为主。这是介绍内五根、外六尘的相貌。最后总结:『故除此十一色法,更无他色可得,则知色惟心王心所二者所现之影明矣!』因此,...
第五卷《大乘百法明门论》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九面,戊二、重举五位详列百法。 本论「随文释义」,我们分成两大科:第一大科、「承圣言以标宗」,是说明「百法明门论」的宗旨:『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天亲菩萨在造论之前,先标出本论的宗旨。如,随顺或者说是依止。我依止佛陀的圣教量来标出本论的宗旨。
大乘百法明门论 ◎天亲菩萨造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如世尊言:“ 一切法无我。”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一切法者, 略有五种: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应行法,五者无为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
又称大乘百法明门论略录、百法明门论、百法论、略陈名数论。天亲菩萨造,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系摘自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中之百法名数,为法相宗所依据重要论书之一。全书系就诸法而略分为五位百法,即:(一)心法,有眼识等八种。(二)心所有法,立偏行等六种分位,即:(1)偏行,有作意等五种...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是2009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新加坡)广超法师讲述。世亲菩萨从世间众多法中选出一百种法,以唯识观点将其分为五类,被称为“五位百法”。这部论著中,仅有“阿赖耶识”和“末那识”是唯识宗的法相,在佛学思想上,“所现影故”也体现了唯识思想。而其余的法在各大小乘部...
这一科列出「百法」跟「无我」,并分别来回答。丁一、答百法 先回答「百法」─「何等一切法?」什么是百法的内容。这当中又分成:戊一、略举五位总赅百法,简略的说明百法;戊二是详细的说明。戊一、略举五位总赅百法 [一切法者,略有五种: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应行法。五...
《大乘百法明门论》,梵文 Mahāyāna-śatadharma-prakāśamukha-śāstra,世亲造,唐玄奘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在长安北阙弘法院译出。是把《瑜伽论》六百六十法中最重要的提纲挈领点编成一百法,以一百个法门来造成一部《百法明门论》。相宗传承 瑜伽宗的传承,除了释尊与弥勒菩萨外,主要是无着与世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