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水村》是宋代诗人陆游于淳熙九年在成都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尾联回应首联“太息”,落到眼前,谓此夜泊船锦水,卧闻新雁,报国之情,难以抒怀。新雁在汀州之上徘徊,找不到可以安栖的地方,诗人借景抒情,抒发的是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年华已逝的感伤。答案:(1)B(2)①应该记住在今日江湖水村泊船之处,我...
1.夜泊水村:夜间把船停泊在临水的村庄旁。2.羽箭:箭尾插羽毛,称羽箭。3.太息:叹气。燕然:山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勒铭:刻上铭文。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车骑将军窦宪大败匈奴,追击单于至燕然山,班固写了一篇铭文,把铭文刻写在巨石上,记载这次成功。此句作者借喻自己未能建立战功。4.老子:陆游...
夜泊水村宋·陆游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诗人首联写被赋闲在家,无法抗战的落寞情怀,“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陆游颇有勇力,曾深入敌后考察,“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本...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夜泊水村①陆游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老子犹堪绝大漠②,诸君何至泣新亭③。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
夜泊水村 宋代: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译文 已经很久没有使用过腰间悬挂的羽箭,他们都已经羽毛凋落了。叹息着燕然山还没有刻下北伐胜利的事迹。我还可以横渡大漠,战斗沙场,诸位士大夫们...
夜泊水村① 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②。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注]①这首诗作于溥照九年(1182)秋.作者时年五十八步岁。②新亭:又名劳劳亭,在今南京市南。东晋时中原沦陷,王室南渡,...
《夜泊水村》的原文如下:夜泊水村 夜泊水村渔船晓,青枫叶落晚霞飞。老翁潋滟人江畔,漏袖箜篌夜河归。《夜泊水村》的整首诗无论从结构还是情感表达上,都展现了深深的离愁与孤寂之意。接下来,我们将分别对这首诗的结构与意境展开赏析。首先,从结构上来看,《夜泊水村》它是一个四句一体的五言律诗。诗的...
全诗以夜泊水村所见的景象而写怀遣闷,而落笔却跳转到报国之志上,寄慨遥深。“壮士凄凉闲处老”(陆游《病起》),有心报国却无路请缨,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这是这首诗慷慨悲歌的一个根本原因。用典贴切,出语自然,感情充沛,“浑灏流转”(赵翼 语),使本诗在悲歌中又显出沉雄的气象。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
夜泊水村怀古原文: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白日已过午,黄昏未散晖。杏花村落溶,春水碧于翡。空山闻犬吠,远月照牛眠。此景非今古,乱峰如战烟。夜泊水村怀古赏析:杨万里的《夜泊水村怀古》是一首以古典意境为背景的田园诗。诗中以字面的意境表露思古之情,道出了自然山水景观中历史...
《夜泊水村》这首诗是陆游在晚年时期创作的,诗中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遗憾。首联“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以弓箭为象征,表现自己虽已年迈,但仍渴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心情。颔联“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则是对那些因为畏惧艰难而放弃报国的人们进行讽刺。 颈联“一身报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