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海防”与“塞防”之争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拟筹兵收复新疆,时日本出兵侵犯台湾,东南海防出现危机。直隶总督李鸿章等以“海防西征,力难兼顾”为由,主张移西征粮饷作东南海防费用,这实际上是放弃新疆的论调。以左宗棠为首的部分朝臣大员认为“我退寸而敌进尺”,坚持原定...
19世纪70年代,清廷内部出现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认为海防重而塞防轻,主张将塞防经费移办海防。左宗棠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这一争论( )A.
19世纪70年代,清廷内部出现海防和塞防之争。以李鸿章为代表一派,主张“海防”为重,“塞防”为轻,移“塞防”之饷以助"海防”。而以左宗棠为代表的一派,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两者并重”。这一争论( ) A. 稳固了传统的宗藩关系 B. 推动了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 C. 意在应对边疆地区危机 D. 促进了...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海防和塞防同样重要,哪样都不能扔,用哲学的说法这叫作两点论,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李鸿章的海防思想,明显是注重海防而忽视塞防,因此被很多人看作是卖国的表现。 然而哲学当中还有一种说法叫做重点论,重点论就是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要把握重点矛盾...
争论的主要人物是两位当时的清廷重臣:李鸿章与左宗棠。李鸿章主张朝廷应该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加强海防,而非远在西北的新疆。他认为新疆“乃化外之地”,提出一个颇为悲观的观点:“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心腹之患愈棘。”意思是,即使失去新疆,对大清的根本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如果海防疏忽,那...
林则徐把自己在新疆搜集和整理的资料、地图送给左宗棠,勉励他:“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两人秉烛而谈直至天明,话题集中在“海防”与“塞防”两大主题。林则徐、左宗棠这次历史性的对话,被后人称为“湘江夜话”。20多年后,左宗棠率...
海防塞防之争名词解释 海防塞防之争:1870年代清廷内部关于国防问题的争议。1870年代,沙俄武装强占伊犁;阿古柏盘踞新疆喀什等地;日本国入侵台湾。在这种局势下,清廷内部爆发“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等认为两者“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将“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左宗棠力表异议,指出西北“自撤藩篱...
1874年日本侵台,清廷由此发生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等人力主海防,放弃塞防;湖南巡抚王文韶主张塞防。左宗棠则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指出,不收复新疆,陕甘清军便会被长期牵制
在晚清的“海防”与“塞防”之争中,李鸿章认为“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大患愈棘。”左宗棠则认为“是(西北)停兵节饷,于海防未必有益,于边塞则大有所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