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③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 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柳宗元与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
诗人写风雨侵飐、岭树遮挡,不仅仅是言自然现象,也蕴含了诗人遭贬以后忧恐烦乱的心境特点。“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的意思是:突然狂风大作,吹起了水中的荷花;顿时暴雨来临,击打着墙上的薜荔。结合诗句的意思描绘画面与景象即可。 示例:狂风大作,吹动水中的荷花,暴雨来临,侵袭并击打着满墙的薜荔。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③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元和十年三月,因“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的“八司马”中的五人再遭贬谪,“虔州司马韩泰为漳州(今福建漳州)刺史,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饶州...
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首句城上高楼于楼前着一高字立身愈高所见愈远作者长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州却急不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望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积愫接大荒之接字是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乃楼上人眼中所见于是感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展现在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城上高楼”之“高”字,显示出诗人一到柳州,就迫不急待地登上城楼远望友人之迫切心情。他们五人同遭迫害,命运休戚相关,友谊真挚,天各一方,但相思之情不能自已。“接大荒”是说柳州城周围都是荒凉偏远,谪所条件艰苦。望到极处,海天相接,一片茫茫。“海天愁思正茫茫”表达了诗人因和四位友人共同被贬蛮荒之地...
从诗歌标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可知,这是登高怀远诗,诗歌颔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写的是狂风中的“芙蓉”和密雨下的“薜荔”,而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诗人人格的美好与芳洁,诗人以暴风雨中的芙蓉与薜荔来写遭受政治风雨的自己,表达出美好的人格理想因被政治上的风雨所侵袭而产生的愁闷...
译文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 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①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③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2]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注释】:[1]此诗作于柳宗元被贬初任柳州刺史期间,当时友人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也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分别被贬到漳汀封连四州。 [2] 飐: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