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记载,天宝三年(743年),贺知章因大病一场后精神恍惚,上疏皇帝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唐玄宗下诏恩准,并亲自作诗送行。就这样,贺知章回到了阔别几十年的故乡,在写下《回乡偶书》二首后不久即撒手人寰,结束了多姿多彩的一生。文章最后,附上《回乡偶书》其二,请欣赏:回乡偶书(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
《回乡偶书》是宋代文学家张明中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出自《言志集》。作品原文 回乡偶书 宋 张明中 不见眉间半点黄,花开花落总他乡,子规偏向三更月,唤起愁人也断肠。作者简介 张明中,号敬斋,生平不详。《谢惠诗》有“语带诚斋句妙香”句,当为杨万里以后人,姑据《诗渊》次于刘克庄后。有《言志集...
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回乡偶书的故事] 一天,贺知章告别了自己效劳50余年的宫廷,回到自己久别的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 当他刚走进村子时,就被一群孩子们围个水泄不通。孩子们认为这位陌生的老人走...
还记得年轻时候毛主席写的那首《七绝.呈父亲》么?他写下了一句话:“我要走出边关,在学有所成之前,誓不还。哪里还用得着葬在这里,哪里都是青山。”17岁时,毛主席就写下了这样一首豪情万丈的诗,一别32年,32年后重返故乡,已是沧海桑田,只看这一首诗,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便可感受到其中的复杂...
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是张采庵(1904—1991年)创作的一首诗作,创作于近现代。作品原文 寇退山川活,还乡正及春。龙江新雨露,鲤水旧乡邻。休养关生事,贫穷凛祸因。战瘢时在目,此际亦天人。作者简介 张采庵(1904—1991年),原名建白,自号春树人家,紫坭村人,毕业于广东国民大学。
1《回乡偶书》原文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回乡偶书》翻译 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基本释义 [ huí xiāng ǒu shū ] 《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创作于诗人晚年辞官还乡之时。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 众矢之的 入木三分 孤注一掷 宵衣旰食 庞然大物 心照不宣 按部就班 断章取义 ©...
回乡偶书 【原文】: 回乡偶书二首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赏析】: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回乡偶书》的“偶...
《回乡偶书》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共二首,是作者于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致仕还乡时所作。诗中既抒发了久客伤老之情,又充满久别回乡的亲切感,虽为晚年之作,却富于生活情趣。 《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