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大师所著之《四料简》非常重要,印光大师云:“永明大师以古佛身,乘愿出世。方显垂言教,著书传扬。又恐学者路头不清,利害混乱,遂极力说出一四料简偈。可谓提大藏之纲宗,作歧途之导师。使学者于八十字中,顿悟出生死证涅槃之要道。其救世婆心,千古未有也。”(《印光法师文钞·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印...
词语 四 料 简 拼音 sì liào jiǎn 怎么读 【四料简】是什么 佛教禅宗临济宗启悟弟子的四种方式。即一、夺人不夺境,谓只破我执,不破法执;二、夺境不夺人,谓只破法执,不破我执;三、人境俱夺,谓我执和法执一起破除;四、人境俱不夺,谓不破我执也不破法执。《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卷一:「法眼...
延寿大师的“四料简”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把禅宗和净土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条适合大多数人的修行捷径。这不仅体现了他深厚的佛学修养,也体现了他对众生的悲悯之心。“四料简”告诉我们,修行要因材施教,不能一概而论。有的人适合参禅,有的人适合念佛,有的人则适合两者兼修。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
“四料简偈”乃永明延寿禅师所作,其原文如下: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 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 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 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此“四料简偈”为禅师对禅与净土修行的深刻总结...
“大师的’四料简’不仅仅是在比较不同的修行方法,更是在指导我们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修行道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专修净土法门是最稳妥的选择。因为它既简单易行,又有佛力加持,最容易成就。”“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的修行方法就没有价值。大师说’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就是在说禅净双修是最理想的...
临济禅法:四料简 07 临济禅:扫除一切知见 ③ 7.3四料简进度条08:1000:00/08:10 讲临济禅,不能不讲临济禅师接引学人的四种方法——“四料简”。 “四料简”,是临济禅师提出来的,之后一直被禅门应用。“四料简”是这样来的:有一天晚上,临济禅师晚参示众,提出了“四料简”。他说:我有时夺人不夺境,有...
临济禅师的四料简是:夺人不夺境、夺境不夺人、人境俱夺、人境俱不夺。夺,指剥夺、剥离、遣除、消除、消灭;人,指主观的我,为能攀缘的识;境,指所攀缘的尘境。这三个字的意思涵盖了在参禅过程中所要做的功夫,降伏根尘境界,剥离和消除能和所,逐渐断除身心五阴我见。有我见就是遮障,就是障碍,慧眼不开,...
临济四料简 01 今年的禅七与过去两次禅七有很大的不同,不仅是人数多一些,禅堂安静一些,大家投入的精神集中一些,更重要的是,真正有一些很用功、很用心的人,而且还有人到丈室里问话,问的话有相当的分量,有一定的尖锐性,这都是非常好的现象。如果所有问话的人,对和尚讲的话都只是一片赞扬,那就说明问话的人没...
四料简、五位君臣 ~ 触境皆如: 佛不远人,即心而证 法无所著,触境皆如 - 心无执著 无论遭遇 何种境地 亦皆可以 悟得真如 - 宗密概括的 洪州禅法为: “触类是道” 含义即相近 ~ 非心非佛: - 即心即佛 非心非佛 -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
四料简,是临济祖师应机逗教,接引学人的方法。对于下根学人,就采用夺人不夺境的方法,告诉他但自心空,何碍外境。比如,熙日发生铺地锦,婴孩垂发白如丝。对于中根之人,采用夺境不夺人的方法,告诉他,不住外境。惟心独照。比如:“王令已行天下遍,将军塞外绝烟尘。”对于上根人,采用人境两俱夺的方法,告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