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历代名医辈出,大家爱称医术高超的中医大夫为“华佗”,彭州近现代就出了个“华佗”,他的医术驰名京沪,他的著作更是蜚声海外,名气之大,连“慈禧太后都找他治过病。彭州这位华佗就是清末名医唐容川。唐容川名叫唐宗海,容川其实是他的字,他是彭州濛阳镇人,1846年出生,是我国中西医结合的...
岐黄名医:唐容川 唐容川图片 唐容川(1846-1897),清代医学家,即唐宗海。经方家也同时是中西医汇通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字容川。四川彭县人。著有《中西汇通医书五种》(1884),于血证的论治有独到之处。 著《中西医汇通医经精义》两卷(1892),认为西医长于“形迹”,中医长于“气化”,在内科的治疗方面,中医的优越性确...
唐容川,名宗海,四川彭县人,生于清朝咸丰元年(公元一八五一年),卒于民国七年(公元一九一八年)。他从小刻苦学习,研读方书,知识渊博,精通《易经》,擅长医学,中进士前已经是“名闻三蜀”。著有《血证论》、《中西泄通医经精义》、《本草问答》、《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伤寒论浅注补正》等,后合订成丛书《中西...
唐容川年少时便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16岁便中了秀才,1879年更是高中进士,成为礼部主事,实现了自己光耀门庭的志向。然而,与常人不同的是,唐容川在读书治经之余,还自学中医典籍,以帮助体弱多病的父亲调理身体。可惜父亲最终还是因血症去世,这让唐容川深感悔恨,也坚定了他苦心钻研医学的决心。他遍览方书,刻苦...
唐容川1846出生于四川彭县,清代著名的医学家,是历史上唯一一位由进士而成为中医大师的人物,在治疗失血症上有非常独到之处,并以此扬名中医界。同时,他也是我国主张中西医结合的代表人物之一。 唐容川从小的理想就是读书中举,以光宗耀祖。事实上,他也一直是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并于1879年高中进士,授礼部主事。从这...
唐容川年少习儒,光绪十五年(1889)举进士,授礼部主事。中年喜好医学,主张“好古而不迷信古人,博学而能取长舍短。”他受当时日渐盛行的西洋医学影响,从维护中医的愿望出发,试图进行中西汇通,以证明中医并非不科学,从而成为中国早期中西医汇通学派代表人物。他著有《中西汇通医经精义》2卷,认为西医长于“形迹”,中医...
正是基于前人有关瘀血的观点,唐容川提出消瘀为治血第二大法,并以花蕊石散为通治瘀血之主方。 在消瘀的同时,唐容川也十分重视审证求因和辨证施治。如属气血虚而血瘀者,采用圣愈汤加味;若属寒凝血滞者,则依据《素问·调经论》“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之法,方宗张仲景...
闲话唐容川的不寐思路 末流郎中 唐容川先生,著《血证论》,他不但对血证有独到认识,在杂病方面也颇有建树。 今日,抽空聊聊先生的不寐思路。容川先生,将不寐分成不卧和不寐两种,分得比较仔细。他认为不得卧寐之证,杂病少,失血家往往有之。彼于不卧,定义为两端,分不卧二...
唐容川,字宗海,清末医学家,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一生致力于医学研究与实践,对中医理论有着深厚的造诣,尤其在血证论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被誉为“血证论宗匠”。一、早年经历与医学启蒙唐容川早年随父亲学习经史子集,博通经史,为他日后的医学研究奠定了...
唐容川原名唐宗海,其实容川是他的字,他是四川彭县人,生于1846年,是清代的著名中医家,他于1889年中举,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位由进士成为中医大师的人,他最有名之处在于对治疗失血症有着独到见解。 估计大多数人都是从他所写的一本《血证论》书,才认识到他的。此书论各类血证的治法,尤其是研究结核病的人更是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