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系的林文铮与吴宓甚友善,有天一起去赴友人宴,两人谈及经商事,吴宓在当天日记中作了记录(以下除特别注明外,均摘自《吴宓日记》)。林文铮说:“物价高而家用巨,只有开源之一法。故铮现正出售所藏古玩字画,得钜款,为资本,以营商业,孤注一掷,或可致丰裕。...
然而,83岁高龄的吴宓,此时不但双目已经完全失明,而且已是全身瘫痪的行将就木之人,却还依然心系讲台,希望能发挥余热。对于吴宓而言,老师、教授的称呼,不仅表示一种身份,更饱含了外界和他自己对于与这种身份相称的学识、思想和人格的双向认可;不是他用来谋生的工具,而更多地表示了一种发自内心的骄傲和自豪。...
陈心一是吴宓在美国的同学的妹妹,当时把陈心一介绍给吴宓,陈心一是非常满意的,一直仰慕吴宓的才华。而当时吴宓已心有所属,正是毛彦文,无奈罗敷有夫,毛彦文是吴宓好友朱军毅的未婚妻。吴宓和朱军毅都在美国求学,每次朱军毅和毛彦文来往的信件,吴宓都会看,虽然没见过面,但被毛彦文的文笔深深的折服,爱慕不已。
1926年,清华教授吴宓参加完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礼之后,回到家里就对妻子提出了离婚:“我来支付三个孩子的抚养费 ”,妻子便问:“是不是因为我同学毛彦文?"这一天,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平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但是整体给人的感觉是尴尬又丢人,尤其是梁启超当众怒斥徐志摩,"你这个人学无所成,做人失败,用情不专,...
学成归来的吴宓 1921年夏,学有所成的吴宓一回到祖国的怀抱,即受聘于南京的国立东南大学(即后来的南京大学)担任文学院教授,开始了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在东南大学,吴宓先后开设过英国文学史、英诗选读、英国小说、修辞原理、世界文学史等课程,不但在国内首开比较文学的教学与研究,而且与哈佛同门梅光迪一起创...
吴宓的一生,是不断学习和教书的过程。他通过创办学系、杂志,以及个人的教学和学术研究,为中国的文学和文化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晚年的吴宓虽然体弱多病,但他依然坚持在讲台上,继续教授和启发下一代。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没有放弃教育和文化传承的使命。
钱钟书说,吴宓是一个“玩火”的人,一位“精神错乱”的悲剧英雄。 01 改了三次名,决定叫 吴宓 吴宓(1894-1978),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 他是钱钟书先生的老师,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
陈是安徽人,联大外文系毕业后去路南中学教书,与吴宓保持联系,1944年刚考上清华研究生(此后一直在昆明师院/云南师大任教授,是吴宓留在该校的唯一传人)。吴家听了学生的意见。此时四川大学、燕京大学(蓉)和中央大学(渝)的几位校长也来电邀聘,机会不错。云大...
吴宓离开东大后到东北大学、清华大学外文系任教授,1929年9月钱钟书考入其父钱基博曾执教的清华大学外文系,成为吴宓的得意门生,师生间常有诗词赠答与唱和,然而1937年因钱钟书一篇书评,师生关系曾紧张了多年。1928年,吴宓兼任天津《大公报·文学副刊》主编,他编古典文学,邀请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朱自清编新文学。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