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后宫词》白居易 一 一、原文: 《后宫词》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二、衍生注释: 1. “泪湿罗巾梦不成”:泪水湿透了罗巾,连梦都无法做成。生动地描绘出宫女内心的哀愁,以致于难以入眠。 2. “夜深前殿按歌声”:深夜里,前殿传来按着节拍唱歌的声音。
后宫词 (唐)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相关诗集诗单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卷八(七言绝句) 注释 宫词:此诗题又作《后宫词》。按歌声:依照歌声的韵律打拍子。红颜:此指宫宫女。恩:君恩。熏笼:覆罩香炉的竹笼。香炉用来熏衣被,为宫中用物。
《后宫词》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成功地传达了一位失宠宫女的内心世界和她的哀怨情感。这首诗是白居易诗歌中的佳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宫怨诗。通过对宫女情感的抒发和对宫廷生活的反思,诗人表达了对不幸者的深挚同情。
后宫词[唐] 白居易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背诵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译文:泪水湿透了罗巾无法入睡好梦难成,深夜时分听到前殿传来按着节拍唱歌的声音。 注释:按歌声:依照歌声的韵律打拍子。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译文:红颜尚未老去已经失去了君王的恩宠,斜靠着熏笼一直坐到天明。
1. 后宫词:这是一种以宫廷女性生活为主题的诗体。 2. 泪湿罗巾:用泪水打湿手帕。 3. 梦不成:无法入睡。 4. 前殿:皇宫的前部宫殿。 5. 按歌声:按照乐谱唱出歌曲。 6. 红颜:指女子的年轻容颜。 7. 恩先断:恩情被抛弃。 8. 斜倚熏笼:靠在带香气的炉子上。 9. 坐到明:坐到天亮。
白居易这首《后宫词》是一首宫怨七言绝句。整首诗先写夜来不寐,梦想君王临幸。接着写忽闻前殿歌声,君王来幸无望。再写红颜犹在,君恩已断之苦。最后写再幻想君王可能来幸,于是斜倚熏笼,坐待至天明,终成泡影。从而描写了一个红颜未老就失去宠幸的宫女不幸的遭遇,表现了这位宫女复杂的内心世界。全诗语言浅近...
这首诗又名《后宫词》,是一首宫怨词,以他人的歌舞欢笑反衬自己的枯寂哀怨,色未衰而爱已弛,指斥统治者的薄幸寡恩。诗人描写了一个红颜未老就失去宠幸的宫女不幸的遭遇,表现了宫女复杂的内心世界。这首诗语言浅近,明快舒畅,情感深沉细腻,真切感人。 白居易其他诗词: ...
后宫词 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这首诗是白居易唯一被选入《唐诗300首》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的主人公是一个不幸的宫中女子,她的心愿只有一个,就是盼望着君王的临幸。然而,这个愿望始终没有实现。白居易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女子从充满希望到转变为失望,再转...
唐诗三百宫怨不成后宫坐到斜倚先断宫词前殿夜深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 白居易的诗 罗敷水 题岳阳楼 钱塘湖春行 ...
后宫词雨露由来一点恩,争能遍布及千门。三千宫女胭脂面,几个春来无泪痕。诗中前两句开门见山,明白指岀皇帝对持宫女从来只能是 “一点恩”,不可能做到“遍布及千门”。“雨露”,借喻皇帝的恩泽。诗人抓住“雨露”点滴状的自然特征,配合“一点恩”来比喻恩泽之少,首先给人以鲜明的形象。“争能”,即怎能。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