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燮(1627年-1703年),字星期,号己畦,世称横山先生,嘉兴(今属浙江)人。沈宜修、叶绍袁幼子。中国清代诗论家、诗人。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选为宝应知县。不久因耿直不附上官意落职,后纵游海内名胜,寓佛寺中诵经撰述。叶燮晚年在横山二弃草堂设馆授徒,为人喜弘奖风流,门下有沈德潜、薛雪等,与曹溶...
夫作诗者,至能成一家之言足矣。此犹清、任、和三子之圣,各极其至;而集大成,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惟夫子。杜甫,诗之神者也。夫惟神,乃能变化。子言『多读古人之诗而求工于诗』者,乃囿于今之称诗者论也。 三、或曰:『今之称诗者,高言法矣,作诗者果有法乎哉?且无法乎哉?』余曰:法者,虚名也,非所...
乃知诗之为道,未有一日不相续相禅而或息者也。但就一时而论,有盛必有衰 ;综千古而论,则盛而必至于衰,又必自衰而复盛。非在前者之必居于盛,后者之必 居于衰也。乃近代论诗者,则曰:三百篇尚矣;五言必建安、黄初;其馀诸体,必唐 之初、盛而后可。非是者,必斥焉。如明李梦阳不读唐以后书;李攀龙谓〔唐...
叶燮《原诗》叶燮《原诗》 《原诗》全文 (清)叶燮 内篇(上) 一、诗始於三百篇,而规模体具於汉。自是而魏,而六朝、三唐,歷宋、元、明,以至昭代,上下三千餘年间,诗之质文体裁格律声调辞句,递升降不同,而要之,诗有源必有流,有本必达末;又有因流而溯源,循末以返本。其学无穷,共理日出。乃知诗之為...
叶燮(公元1627年-1703年), 字星期,号己畦,江苏吴江人,晚年寓居吴县横山,人称横山先生。康熙九年进士,曾任宝应知县,因秉性耿直,忤上司而被免职。后长期纵游海内名胜古迹,寓寺院诵经著述。著有《己畦文集诗集》,《原诗》是其诗论专著。原诗·内篇(选录)……或问于余曰:诗可学而能乎?曰:可。曰...
叶燮《原诗》译文诗歌做到极致妙在含蓄无限思想极为微妙而高远其境界在于有意无意之间其主旨在于表现与不表现之际话说在此而意趣在彼无端倪可查而又远非某一具象能够概括超越论说而穷尽思索仿佛进入了不能名状的境地这就是诗家境界的极致 叶燮《原诗》译文 哲理、事变、情感这三方面,足以穷尽普天下的千变万化。
1 《原诗》全文 清 叶燮 内篇 上 一、诗始於三百篇 而规模体具於汉。自是而魏 而六朝、三唐 歷宋、元、明 以至昭代 上下三千餘年间 诗之质文体裁格律声调辞句 递升降不同 而要之 诗有源必有流 有本必达末 又有因流而溯源 循末以返本。其学无穷 共理日出。乃知诗之為道 未有一日不相续相禪而...
1《原诗》全文(清)叶燮内篇(上)一、诗始於三百篇,而规模体具於汉。自是而魏,而六朝、三唐,歷宋、元、明,以至昭代,上下三千餘年间,诗之质文体裁格律声调辞句,递升降不同,而要之,诗有源必有流,有本必达末;又有因流而溯源,循末以返本。其学无穷,共理日出。乃知诗之為道,未有一日不相续相禪而或息...
原诗叶燮原文和译文 原文: 或问于余日:“诗可学而能乎?” 曰:“可。 曰:“多读古人之诗而求工于诗而传焉,可乎?” 曰:“否。” 曰:“诗既可学而能,而又谓读古人之诗以求工为未可,窃惑焉。其义安在?” 余应之曰: “诗之可学而能者,尽天下之人皆能读古人之诗而能诗,今天下之称诗者是也;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