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燮《原诗》译文诗歌做到极致妙在含蓄无限思想极为微妙而高远其境界在于有意无意之间其主旨在于表现与不表现之际话说在此而意趣在彼无端倪可查而又远非某一具象能够概括超越论说而穷尽思索仿佛进入了不能名状的境地这就是诗家境界的极致 叶燮《原诗》译文 哲理、事变、情感这三方面,足以穷尽普天下的千变万化。
关于诗的发展,叶燮主张文学的进化;关于诗的创作,提出能以“在我”之“才、胆、识、力”,反映“在...
原诗叶燮原文和译文 原文: 或问于余日:“诗可学而能乎?” 曰:“可。 曰:“多读古人之诗而求工于诗而传焉,可乎?” 曰:“否。” 曰:“诗既可学而能,而又谓读古人之诗以求工为未可,窃惑焉。其义安在?” 余应之曰: “诗之可学而能者,尽天下之人皆能读古人之诗而能诗,今天下之称诗者是也;而...
《叶燮》翻译 《叶燮》翻译 译者:归园⽥居主⼈ 叶燮,字星期,浙江嘉兴⼈。幼颖悟,年四岁,授以楚辞,即能成诵。及长,⼯⽂,喜吟咏.康熙九年成进⼠,⼗四年选江苏宝应县知县,旋罢归,游遍四⽅。叶燮,字星期,浙江嘉兴⼈。⾃幼聪颖,悟性很⾼,四岁时,教给他楚辞,就能背诵。等到年...
叶燮原诗注释及翻译是:哲理、事变、情感这三方面,足以穷尽普天下的千变万化。所有形形色色的音容状貌,都无法超越理、事、情。对于客观事物的表达来说,没有任何一种能够须臾之间脱离上述三方面而单独存在。才、胆、识、力这四要素,用它们可以穷尽诗歌创作的内在规则及其原动力。所有各式各样(客观世界...
叶燮《原诗》原文(节选)、译文及 “胸襟”分析 作者简介 叶燮(1627-1703)江苏苏州府吴江(今江苏苏州吴江区)人,字星期,号己畦(qí),因晚年定居吴江区的横山,又称横山先生。叶燮(xiè)康熙九年(1670)进士,十四年(1675)被选为宝应知县,1676年就因清正廉洁而得罪了不少官员,被陷害罢官,回到横山隐居,潜心著述,...
20.叶燮的这段话强调了文学创作的一条基本原则,这条基本原则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2分) 21.受这段文字启发,刘熙载在其最著名的文艺理论批评著作中提出了“诗品出于人品”的观点。请写出刘熙载这部论著的名称。(2分)。 参考答案: 19.(6分)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使其人其心不然/勉强造作而为欺人...
叶燮在他的《原诗》内篇(下)的第三节里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今之称诗者,高言法矣。作诗者果有法乎哉?且无法乎哉?”诗歌的创作果真有其固定的法则吗?如果有,那是什么呢?针对这一问题,叶燮作出了这样的论述:他将法分为活法与死法两种,死法为“定位”,活法为“虚名”。对于活法,只要“当乎理,确乎事,酌...
原诗叶燮内篇下的翻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机智的Jelly 业精于勤 1 跪求翻译 送TA礼物 1楼2013-11-06 15:28回复 登录百度帐号 下次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