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中,普光正见如来对颠倒女人宣说了十二因缘:“(1)无明:就是不明,乃一切烦恼的总称。于缘起性空无所明了,因而妄生一切执著,此谓“无明”;(2)行:造作义,指一切行为,即依无明所造的善恶业;(3)识:业识,此识随业受报,为过去业力所驱,挟持所造善恶种子...
释:所以人出生以后就取着十二因缘,有十二因缘法人才能出生,如果没有因缘不仅人不出生,万物也不出生。如果不断除十二因缘就不能脱离生死轮回,修行三十七道品就是为了证得道果,脱离生死。十二因缘分成五个种类,一种是愚痴,二种是行于生死的心行,这二者是前世的因缘,能让后世不断出生,故有今世的五阴生死;三种是六...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七·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一》善男子。十二因缘一切众生等共有之。亦内亦外。何等十二。过去烦恼名为无明。过去业者则名为行。现在世中初始受胎是名为识。入胎五分。四根未具。名为名色。具足四根。未名触时。是名六入。未别苦乐。是名为触。染习一爱。是名为受。习近五欲。是名...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 欲断生死趣。度世道者。当念却十二因缘。何等为十二。一者本为痴。二者从痴为所作行。三者从作行为所识。四者从所识为名色。五者从名色为六衰。六者从六衰为所更。七者从所更为痛。八者从痛为爱。九者从爱为求。十者从求为得。十一者从得为生。十二者从生为老病死。是为...
1. 《佛说造塔功德经》中阐述了佛教的十二因缘教义。2. 十二因缘包括: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3. 这些因缘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了生死轮回的链条。4. 无明是指众生对佛法真理和宇宙人生真相的无知,它导致了一系列的生命活动。5. 行是由无明产生的盲目...
得十二因缘生。无因缘亦不生。万物亦尔。不断十二因缘。不脱生死。行三十七品经。为从是得道。十二因缘有五事。一者痴。二者生死精行。是前世因缘。三者识。从识受身生。四者名色。色身复成五阴。是今世因缘。五者六衰。复作生死精行种栽。是后世因缘。前后三世转相因缘故。为有五事。 十二因缘。本从身...
是十事合为五阴。便为十二因缘。地名痴。行为盛阴。便作生死行。自种栽名为行。已有行便有识。受身生死。有识便有名色。 释:十二因缘本来是五阴身上表现出来的十种现象,这十种现象中,有七种现象是从色身色法上表现出来的,有三种现象是从受想行识四种心法上表现出来的,名色构成五阴,名色上的十种现象构成...
亦生因缘复老死。比丘便思惟念。何以故为生。亦何因缘复生。比丘便自思惟案本念。便得是应意。为有故生。亦因缘有复生。比丘便思惟生是意。何以故为有。有亦何因缘复有。比丘便思惟案本念。便生应是意。为受故有。有亦受因缘复有。比丘便思惟。是何以故受。有亦何因缘复受。比丘便案本念。得是应意。为...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txt 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 後漢 安玄共嚴佛調譯 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 後漢安息優婆塞都尉安玄共沙門嚴佛調譯 欲斷生死趣度世道者。當念卻十二因緣。何等為十二。一者本為癡。二者從癡為所作行。三者從作行為所識。四者從所識為名色。五者從名色為六衰。六者從六衰為所更。七者從所更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