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是恶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PPGLs)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外胚层嗜铬母细胞的神经型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上习惯将定位于肾上腺髓质的PPGLs称为嗜铬细胞瘤,而将肾上腺外的PPGLs统称为副神经节瘤。既往研究认为由于目前尚无组织学、分子学证据区分PPGLs的良恶性,仅当PPGLs出现远处转移时才被...
副神经节起源的肿瘤包括有生物活性的嗜铬细胞瘤和无生物活性的非嗜铬细胞瘤,二者均可发生恶变。分类 包括有生物活性的嗜铬细胞瘤和无生物活性的非嗜铬细胞瘤 1.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绝大多数发生于肾上腺髓质,仅1%发生于纵隔内。因此纵隔内嗜铬细胞瘤亦称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或有功能的副神经节细胞瘤。肿瘤呈圆形...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 and paraganglioma, PPGL)是分别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肾上腺外交感神经链的肿瘤,主要合成和分泌大量儿茶酚胺(CA),如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及多巴胺(DA),引起患者血压升高等一系列临床症候群,并造成心、脑、肾等严重并发症。肿瘤位于肾上腺称为嗜铬细胞瘤(PCC),位于肾...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在由种系或体细胞遗传改变驱动的高度差异分子景观方面具有独特性。这些突变转化为不同的簇,具有不同的肿瘤位置、生化/代谢组学特征、肿瘤细胞特征(如受体、转运体)和病程。这种肿瘤异质性要求采用不同的影像检查...
副神经节起源的肿瘤均属于APUD系统肿瘤,分为两类即:有生物活性的肿瘤和无生物活性的肿瘤。无生物活性的肿瘤为非嗜铬副神经节细胞瘤(也称化学感受器瘤),有生物活性者为嗜铬细胞瘤,二者均可以恶变。症状体征 1.非嗜铬细胞性副神经节瘤 多为良性,通常无症状。多为体检发现纵隔阴影,症状主要为肿瘤压迫周围脏器...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系统性RPT的总则 虽然大多数良性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可通过手术切除而治愈,头颈部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通常通过外照射可实现局部控制,但仍有约1/3的患者无法被治愈,需要长期随访。良性疾病患者的生存率与健康人相似...
副神经节瘤又名为嗜铬细胞瘤、肾上腺髓质瘤、嗜铬母细胞瘤,肿瘤主要部分是由嗜铬细胞所形成。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可以发生于自颈动脉体至盆腔的任何部位。其会导致血压出现异常(通常表现为高血压)和代谢紊乱症候群等情况的发生。 副神经节瘤治疗方法 1、某些患者因为长期的高血压所以未能及时发现由它导致严重的心脏...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的区别在于,嗜铬细胞瘤是生长于肾上腺髓质的肿瘤,副神经节瘤是生长于肾上腺外的神经节的肿瘤。二者均会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实际上是一个疾病的不同表现。 本内容不能作为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到医院进行科学治疗 了解疾病
病情分析: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是分别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和肾上腺外交感神经链,包括交感神经节、副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嗜铬组织在肾上腺外的肿瘤。由于肿瘤组织可发作性或持续性分泌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以及微量多巴胺,临床上常呈发作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头痛、多汗、心悸和代谢紊乱症群,并可引起心、脑、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