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呢?我们要结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来理解。 佛性是如何从体起用的呢?要知道佛性不生不灭,因为不自生,所以不会自己生出东西来,必待一个缘起才会因缘和合而生。 当我们遇事时,便是缘起,此时你的真如自性就会随感而应,从而生出一个心念,这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
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 唐朝香严智闲禅师,有一次考问弟子说:有一个悟道的人,他口衔着树枝,脚无所踏,手无攀附,挂在千尺悬崖上。这时忽然有一位求道者来问佛法大意是什么。如果开口回答,就要跌落深谷,丧失生命。如果不回答,则违背出家人随时慈悲开示的本分。在这种情况下他该怎么办?”当时在座的大众都...
前念既过,便不可再追,此即“前念不生即心”,意指我们的心不应被过去的念头所束缚,而应活在当下,保持一颗清净无染的心。后念不灭,则是指我们内心的佛性,它恒常存在,不因外境之变迁而有所增减,如如不动,此即“后念不灭即佛”。 众生若能悟透此理,不被前念所困,亦不被后念所迷,便能明了自心,见...
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彼既是佛,已具知见,何用更开?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机缘品》) 所以说“即心即佛”。 有人问“即心即佛”义,六祖云: 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
“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出自六祖《坛经》。 真如为念之体,念为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 念可以理解为“心”所生的一切相,而不能理解为妄念。既然心所生一切相为念,那么“前念”也就是前心所生的“前相”,前相已过如再生前念,头上安头,自然也就成了妄念。妄念非真心,非真心即非心,非心...
“前念”是我们面对娑婆世界所产生的种种妄想,妄念“不生”,才是真心。故曰“前念不生即心”。 “后念”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天真佛性,此性本来如此,未曾有生,未尝断灭,此乃真空妙有。回头成佛,万般妙用,所以千万不要以断灭为空!故曰“后念不灭即佛。” 前念生,即凡夫,痴迷儿,不归路。 后念灭,即败叶...
“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这是《坛经》里的几句话,读起来有些令人费解,谈一谈个人的肤浅理解,仅供参考。这几句话,如果换成元音老人讲的“一念不生,了了分明”,更容易理解一些。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起念就是妙用,用不离体;无念就是本体,体不离用,体用不二...
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他时又云:“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 又云“无念者,于念而离念。无相者,于相而离相。”皆与此处相发。(《机缘品》) 又云: 即心名慧,即佛乃定。他时又云:“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
善知识你好,不是不起心不动念,只要是人就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是木头,石头.如果不起心不动念能够成佛,那么石头木头合该成佛了.但是必须修禅定,现在讲禅定如何降服妄念.“前念不生即心,” 是说当下这一念升起,而心不随之去,不随之走不随之去的当下是什么?哈哈!这就是真心的自体了,比那止观法门快得多,...
“前念不生即心,” 是说当下这一念升起,而心不随之去,不随之走不随之去的当下是什么?? 哈哈!这就是真心的自体了,比那止观法门快得多,六祖说法就是痛快。此是正定。 “后念不灭”是说不不用“杀贼”的方法去灭掉念头,不是要刹住车不动,那就和真心本性失之交臂了。怎么办呢,不住在那个念头上即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