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祎之传文言文翻译【原文】 刘祎之,字公实,广陵人也。生于东汉建安五年,历魏、晋、宋、齐、梁五朝,寿七十六岁。祎之少好学,博览群书,尤长于《春秋》之学。弱冠之年,举孝廉,累迁至侍中、中书令。祎之才高识远,博物洽闻,时人号为“通儒”。 祎之初仕魏,以才学著称。魏文帝曹丕闻其名,召为文学侍从,...
刘祎之( 631—687),字希美,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唐初学者。少以文藻知名。上元中,迁左史、弘文馆直学士,参决政事。又与人同撰《列女传》、《乐书》等共千余卷。曾一度坐事放逐。则天临朝,倍受信任,官至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后以私议太后返政,并受人诬告,被赐死。 生平 刘祎之,常州晋陵人也。
唐代宰相刘袆之誌,刘祎之(631~687年),字希美, 临淮阳乐(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唐代宰相,弘文馆学士刘子翼之子。少以文藻知名,起家宋州参军。唐高宗上元年间,入选北门学士,同撰《列女传》、《乐书》等共千余卷,参决政事,坐罪流放。投靠武后 - 醴泉安雅堂于2024071
刘祎之,常州晋陵人也。祖兴宗,陈鄱阳王谘议参军。父子翼,善吟讽,有学、行。隋大业初,历秘书监,河东柳顾言甚重之。性不容非,朋僚有短面折之。友人李伯药常称曰:“刘四虽复骂人
唐·刘祎之 ◇桃源客 刘祎之,常州晋陵人。祖父刘兴宗,曾任陈朝鄱阳王的咨议参军。父亲刘子翼,善作讽刺诗,有学问品行, 隋朝大业元年曾任 秘书监,河东柳顾言很器重他。他不能容忍不好,朋友同僚有短,他当面指责。友人李百药常称赞他说:“刘四即使又骂了人,人都不恨。”贞观元年,太宗召他入京,他以母亲年老坚决...
《旧唐书》刘祎之与武则天,刘祎之之死。#历史 #旧唐书#刘祎之后祎之尝窃谓凤阁舍人贾大隐曰:“太后既能废昏立明,何用临朝称制?不如返政,以安天下之心。”大隐密奏其言。则天不悦,谓左右曰:“祎之我所引用,乃有背我之心,岂复顾我恩也!”垂拱三 - 说话和说法于2024
历史人物> 刘祎之 【生卒】:631-687 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少以文藻知名。上元中,迁左史、弘文馆直学士,参决政事。又与人同撰《列女传》、《乐书》等共千余卷。曾一度坐事放逐。则天临朝,倍受信任,官至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后以私议太后返政,并受人诬告,被赐死。(,参见《新唐书》) ...
刘祎之,常州晋陵人,其祖刘兴宗曾任陈鄱阳王谘议参军。刘祎之父子皆以文学才华和品行著称,隋大业初年,刘祎之担任秘书监,河东柳顾言对他极为器重。他性格刚正,不避讳批评朋友,朋友李伯药曾评价他:“尽管刘四会指责他人,但无人因此记恨。”贞观元年,太宗召他入京,他以母亲年老为由坚决推辞,...
历史知识> 刘祎之 唐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字希美。以文辞知名,累迁左史、弘文馆直学士。上元二年(675),与元万顷等为武则天召入禁中,撰《列女传》、《臣轨》、《百寮新诫》、《乐书》等书,又参决奏议表疏,以分宰相权,时谓北门学士。文明元年(684),睿宗立,擢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军国诏敕,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