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关于文学发展的“通变”理论,是针对“新变”派而提出的,唐初反淫靡,自然不能继续徐、庾新变的路子,通变便成为当时文学路向的不二法门,《文心雕龙》的理论主导意义就自然凸现出来。而从刘勰“通变”观生发的文学审美理想即“风骨”论,李百药《北齐书·武成十二王传》:“论日:文襄诸子,咸有风骨,”此风骨用...
《文心雕龙》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巅峰之作,由刘勰精心雕琢而成,不仅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更以其深邃的文学见解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与批评。本文将深入探讨《文心雕龙》的核心思想、刘勰的身世背景以及该书在文学史上的传播与影响。正如《中华骄子》一书中所提到的, 刘勰,字彦和,祖籍东莞莒县,生...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作于南朝时期,作者刘勰以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哲学思考,为后世奠定了文学批评的理论框架。这部作品不仅是当代文人学者必读的书籍之一,更是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文学经典。纵观其内容和结构,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文心雕龙》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地位与价值。 一、书...
》分五部分,对刘勰的生平 经历及其弘大缜密的文学理论以及 《文心雕龙》“话语”对现代的启示 给予全面而中肯的介绍和评价。本书 语言通俗准确,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一 些至今还能给人教益和启迪的理论建 树,而且还能帮助读者了解中国古代 的文学观念、审美追求、文学表现方 式以及理论思维的特点。
《文心雕龙.时序》的“质文代变”和“文变染乎世情”是刘勰在共时性框架下的对于历代文学的总结,“崇替在选”揭示了政治教化、社会风尚和统治者好恶对于文学的影响,反映出刘勰的文学史的线索观是完全的他律论模式,并以经典作为主要的文学史的价值评判标准。《文心雕龙.时序》是一篇专门论述文学发展与时代演变关系...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最系统的文学理论巨著,分为总论、文体论、 创作论、批评论四个部分。论述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总结了文学创 作的经验,提出“六观”的批评标准。 钟嵘的《诗品》是古代第一部品评诗歌的专著,将作家分为三品。其写作形式多为后来“诗话”摹仿。萧统的《...
刘勰的胸中“意象”发展到今日,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它并没有过时。这就是说,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无论如何都需要整体的艺术构思,而艺术构思中“意象”的形成,成为“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则是创作论的真理,值得我们的重视和珍惜。 批注:美在意象。
在《文心雕龙·序志》篇中,刘勰明确说明自己是在"注经"难以成家的境况下选择"论文"的.刘勰的这一自觉转向对《文心雕龙》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其确立了《文心雕龙》的性质,苦心经营《文心雕龙》,"文之枢纽"的根本着眼点在"文",尊重文体的自身规范,重视辞采和文学技巧等多个方面.刘勰对"论文"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