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情采作者:【南北朝】刘勰 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1];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2]:质待文也。若乃综述性灵,敷写器象,镂心鸟迹[3]之中,织辞鱼网[4]之上,其为彪炳,缛采名矣。故立文之道[5],其理有三:一曰...
刘勰的生平与《文心雕龙》的创作背景在《梁书·刘勰传》中,详细介绍了刘勰的生平和《文心雕龙》的创作背景。书中特别提到了刘勰与昭明太子萧统的关系。萧统认为文学只是锦上添花,重视修饰,而《昭明文选》中的文章以华丽为主,这与刘勰的观点相左。此外,萧统偏爱陶渊明,而《文心雕龙》中却只字未提陶渊明,这也引起...
“文统”一词出自《文心雕龙·通变》篇“是以规略文统,宜宏大体。”或许“文统”一词系学术常识,无需更多解释,然其实是一个牵涉刘勰本源性、全局性文学观念的问题,很值得我们思考。所谓“文统”就是“文”生成演变的历史统序。一部《文心雕龙》,既谈文学的纲纪、准则,又谈历代文学的传承系统,也谈文学总领...
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1];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2]:质待文也。若乃综述性灵,敷写器象,镂心鸟迹[3]之中,织辞鱼网[4]之上,其为彪炳,缛采名矣。故立文之道[5],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五色杂而成黼黻[6],五音比而成《韶》《夏》[7],五性发而...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独树一帜,揭示了文章创作的精髓,主张将圣贤书辞中的“情”与“采”巧妙融合。他强调,形文、声文与情文,如同珠联璧合的三重奏,相互映衬,共同塑造文章的韵味与魅力。写作时,真挚的情感与适度的修饰需相得益彰,避免过度的华丽失之于质,正如桃李之自然,胜过华而不...
刘勰《文心雕龙· 知音》解读 刘勰在《知音》篇中给出了关于知音这一问题的见解,就文学鉴赏和文学接受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并总结出了自己的主张。倘要深入解读文心雕龙知音篇的主旨,必先要循其本,也就是弄清在刘勰心中何谓知音。那么究竟何谓知音呢?在目前常见的一些注本中,知音的出典共有两个源头:一是认为出自...
刘勰折衷调和,既重视文采,同时也强调内容。关于文采,刘勰对于当时一些新锐的文学观点是赞同的,他赞成新变,他的观点是站在时代前沿的,只是反对太过趋新。正如刘永济先生《文心雕龙校释》所言:“采之为物,虽以状物写象为职,而其用乃在明情表思。且其至者,虽似纯状物象,亦即表达情思。舍人此篇所论,端在明其...
从《文心雕龙・原道》篇解读刘勰“立言不朽 之文学价值追求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方科平 原道 篇在整部 文心雕龙 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是理解刘勰及其 文心雕龙 文学思想的一把钥匙。在“龙学”中 关于 原道》篇已有的研究成果数量最多 据戚良德统计 近百年祖国大陆研究的单篇论文已多达 篇 这也只是到 ...
从《文心雕龙 ·原道》篇解读刘勰 “立言不朽 之文学价值追求 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 方科平 原道篇在整部文心雕龙) 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 地把 ‘文 ’提到 ‘与天地并生’的地位.并由此出发对 ‘文’ 地位,它是理解刘勰及其文心雕龙) 文学思想的一把钥 的本质展开 了过去所未见的系统地哲学论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