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注六经:指学者用自己的理解去注解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六经注我:指以六经的经典内容来阐释和验证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译文: “我注六经”意为:我用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去注解六经的经典内容。 “六经注我”意为:我以六经的经典内容来阐释和验证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一、“我注六经” “我注六经”强调以六经为主体,学者的任务是千方百计地准确解读经典的本意,不允许偏离或附会。这种方法更多地以客观、历史的态度取向进行纯学术的研究,致力于训诂字义名物、诠释典章制度。 二、“六经注我” “六经注我”则是以“我”为主体,六经不过是...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句话源自宋朝理学家陆九渊的《语录》。简单来说,我注六经就是阅读者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理解去解读六经的原意,就像考古学家一样,尽量还原著作原本的意思。而六经注我则是阅读者用六经的观点来阐述自己的思想,把六经作为参考,表达自己的观点。 📚冯友兰先生曾分享过他的读书经验,其中最...
陆九渊的“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源于更早的宋代无著妙总禅师“郭象注庄子”与“庄子注郭象”之说。“郭象注庄子” 与“庄子注郭象”之说源于对古代经典注释的两种截然不同倾向的对比与归纳,从某种意义上讲,“郭象注庄子”于“庄子注郭象”之说比“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更能代表和体现对经典注释和诠...
✅ “我注六经”和“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强调在阅读过程中保持开放的心态,不对原著产生先入为主的判断,而是以谦卑的态度去理解作者的真实意图。 “六经注我”则是在阅读前先有自己的观点或目的,然后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来为自己的观点寻找佐证,或者为自己的问题寻找答案,这是一种更偏平视甚至带着批判性思考的...
今文经学,即西汉时期人们凭着记忆、背诵、口耳相传,用当时通行的隶书记录的六经旧典。古文经学,是指用先秦六国文字记录下来的传本,据说是从地下或孔壁中挖掘出来的古本。最初,经学并未分立,是刘歆向朝廷建议为古文经学设立学官而引起的。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有什么分歧?这也就是“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
认为“六经皆史”,所以要严谨考据,非常重视名物训诂和考证,虽然对认识历史有帮助,但是过程繁琐枯燥,称为“我注六经”。到了今天,我们会用“六经注我”和“我注六经”,来比喻对一本书的态度,这是学习的两种方法,不论选择的哪一种,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讨论!
“我注六经”就是阅读者去尽量理解六经的本义,根据其他典籍提供的知识来注经书,力求追寻经书的原始意义;而“六经注我”却是阅读者利用六经的话,来解释自己的思想,哪怕是故意误读。是指阅读者用经书里的思想、智慧,来诠释自己的生命。 所以“六经注我”,可以理解为在“我注六经”的基础上,做更深入的研究,融会...
中国古代对经书的解读态度,大抵可分为“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两类。‘我注六经’是以‘六经’为主体,‘我’的任务是千方百计准确解读经典的本意,而不允许偏离或附会。致力于训诂字义名物、诠释典章制度的古文经学为此派代表。‘六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