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催化[2+2]环加成反应中,两个共轭烯烃分子通过光照条件下的光激发,形成致密的四环烷化合物。这个反应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解释: 1.激发状态:光照条件下,共轭烯烃分子中的π电子被光激发到高能的激发态,形成“激发态共轭烯烃”。 2.互相吸引:激发态共轭烯烃分子之间的电子云相互吸引,并开始接近。 3. [2+...
进一步的机理研究证明了双肉桂酰基烯酮二硫代缩醛可以被可见光直接激发,并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非常规的交叉[2 + 2]环加成反应。 本研究中,作者开发了一种新颖的光环化反应,通过可见光作为唯一的能源需求,实现了从易得的双(肉桂酰基)酮二硫代乙酸酯出发,合成桥联的双环[3.1.1]庚烷-2,4-二酮和融合的双...
主要内容 有鉴于此,密歇根大学Corinna S. Schindler等报道了一种通过可见光辅助合成策略,实现了经由oximes的三重态(2-异恶唑啉-3-羧酸盐)进行反应。这种oximes的反应性通过Ir基光催化剂的能量传递作用提高了反应性,从而得以对大范围烯...
通过研究底物片段的荧光淬灭效应,作者发现,仅烯胺酮片段能有效淬灭催化剂的荧光,之后对比可见光催化和紫外光催化的反应结果,发现虽然化合物20可与激发态光催化剂作用,但不能产生紫外光催化的环加成产物,由此判定反应历经烯胺酮片段的电子转移历程,并由相关氧化还原电位确认该历程的可行性。 图2 反应机理研究(来源:Angew...
方法对该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当[Ru(bpy)_3]~(2+)为光催化剂时, 1, 3-二烯的分子内[2+2]环加成反应是在能量转移诱导下发生的.而当[Ir(~Fppy)_2(~(tBu)bpy)]~+为光催化剂时,反应不仅可以被能量转移诱导,而且可以通过阳离子自由基诱导.通过能量转移诱导时,[2+2]环加成反应在三重...
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此工作进行了详细调研和机理研究,发现双乙烯基二硫缩烯酮这一特殊的化学结构,不但可以直接被可见光激发,而且能够以不同于经验规则的反应取向发生交叉式的分子内[2+2]环加成反应,为含环丁烷结构的复杂桥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提供了重要的补充.同时,此项工作有助于我们对于二硫缩烯酮化合物在可见光...
近日,中科院理化所吴骊珠课题组首次报道聚集诱导端烯分子发生高效的光催化[2+2]环加成反应。作者通过详尽的对照实验、动力学分析以及光谱数据揭示了芳基端烯分子在溶液中聚集,形成的聚集体拥有比单体更低的三重态能量。基于此,普通光催化剂Ir(ppy)3即可通过三重态-三重态能量传递,实现芳基端烯分子的[2+2]环...
2023年5月,研究氮杂环己烷(aza-BCHs)和环戊烷(BCPs)的合成,通过光化学[2+2]环加成反应合成aza-BCHs,随后通过脱氨条件实现氮原子删除和BCPs合成。该策略为合成具有药物相关性的桥接双环化合物提供了模块化途径。2023年7月,研究探索了α,β-不饱和酮作为底物在TTA-UC光环化反应中的适用性,...
近日,四川大学冯小明教授、曹伟地教授和刘小华教授团队利用手性双氮氧-镧系金属配合物(冯催化剂)为Lewis酸催化剂,实现了可见光催化2-吡唑酰胺取代吲哚与简单烯烃的不对称[2+2]环加成去芳构化/扩环串联反应,高效高选择性合成了手性吲哚并环戊酮类化合物(图1,下)。吲哚底物中吡唑酰胺导向基与手性催化剂的双齿螯合...
近日,四川大学冯小明课题组通过在吲哚底物中引入含有重原子基团且具有双齿螯合作用的吡唑酰胺基团,以手性双氮氧镧系金属配合物为Lewis酸催化剂(冯催化剂),高效高选择性地实现了可见光催化吲哚底物与简单烯烃的催化不对称[2+2]环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