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将唐对回纥的政策放到与吐蕃、国内叛镇博弈的全局中去考量,就不难得出必须联合回纥的结论,这与安史之乱中唐朝被迫借兵实为殊途同归,都是不得已而为之。这就是唐朝被动接受回纥“借兵”的因素。
在唐朝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曾多次向回纥借兵。有许多历史著作都对回纥帮助唐朝平叛一事做了记载,并把唐朝借兵的原因归结于唐回的友谊关系。以回纥助唐的具体战例为史料,可以看出前人对回纥助战的作用有所夸大,事实上回纥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有限。 《旧唐书·回纥传》评论:"代宗诱回纥以平河朔,戡难中兴之功,...
清朝则是兼具游牧民和渔猎的民族,同时还有农耕民族。清朝入关前已经拥有了一套适合中原民族治理办法,做好了取代明朝的准备。其五,出兵者目的不同。回纥出兵,为的就是报酬,也就是唐肃宗允诺给他们的劫掠权利。清朝出兵,则是为了取代明朝,吴三桂借八旗兵,实际就是引狼入室。两者借兵的情况不同,结果也不同。对...
你李亨能去回纥借兵,人家安禄山就不能去回纥借兵吗?人家去回纥的人,可比你李亨早多了。而且灭了你唐朝,安禄山开出的条件更丰厚,更诱人。回纥原本都答应安禄山的条件了。李亨一听这消息,人都吓傻了。立即派出仆固怀恩也去回纥。李亨有把握吗?还是有把握的。因为仆固怀恩的两个女儿嫁给了回纥可汗。仆固怀恩去回纥,...
唐肃宗为了复国,同意了郭子仪的借兵回纥的请求,并且,在与回纥可汗葛勒商谈借兵时,唐肃宗急于收复长安,而许下屈辱的盟约:一旦夺回京都长安,土地、士庶都归唐朝,金帛、子女都归回纥。葛勒可汗大喜,派儿子叶护、将军帝德率领彪悍的五千骑兵,与郭子仪合并进攻长安。安庆绪准备了叛军十万迎战,并事先在唐军的阵地...
无奈之下,为了保住唐王朝的江山,郭子仪不得不兵出险招,向回纥借兵。然而,这兵却不是白借的,回纥可汗与唐肃宗签订了合约,一旦夺回京都长安,那么只有土地归于唐朝,金帛和女子都要归回纥。如此丧权辱国的条例,唐肃宗还是签了。为的是保住屁股下面的皇位。回纥可汗大喜过望,立马让儿子率领了5000骑兵帮助唐朝...
播放出现小问题,请 刷新 尝试 0 收藏 分享 0次播放 借兵回纥:唐朝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的神来之笔 慕沙观历史 发布时间:59秒前感谢你的关注 关注 发表评论 发表 相关推荐 自动播放 加载中,请稍后... 设为首页©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意见反馈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
《安史之乱:唐朝的回纥借兵秀》想象一下,在大唐帝国最危急的时刻,唐朝皇帝居然要向游牧民族"借兵"?这听起来简直像是古代版的"借钱还不还"的荒诞剧本!安史之乱期间,唐朝不得不三番两次向回纥求助,就像现代职场的desperate求生欲。且听且看杜甫的诗歌如何"现场直播"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第一次借兵,唐肃宗...
清朝入关前已经拥有了一套适合中原民族治理办法,做好了取代明朝的准备。 其五,出兵者目的不同。 回纥出兵,为的就是报酬,也就是唐肃宗允诺给他们的劫掠权利。 清朝出兵,则是为了取代明朝,吴三桂借八旗兵,实际就是引狼入室。 两者借兵的情况不同,结果也不同。 对此,大家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