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此诗描写的正是被回纥并扫荡之后的惨境。《资治通鉴》中同样记载: 回纥入东京,肆行杀掠,死者万计,火累旬不灭。 唐肃宗借兵回纥收复了长安,唐代宗借兵回纥收复了洛阳,也最终平定了史朝义。但回纥“于国之功最大,为民之害亦最深”,杜甫的诗便可以证明。
在唐朝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曾多次向回纥借兵。有许多历史著作都对回纥帮助唐朝平叛一事做了记载,并把唐朝借兵的原因归结于唐回的友谊关系。以回纥助唐的具体战例为史料,可以看出前人对回纥助战的作用有所夸大,事实上回纥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有限。 《旧唐书·回纥传》评论:"代宗诱回纥以平河朔,戡难中兴之功,...
借兵异族,原是不得己的事,其危害是众目共睹的。诗人忧深思切,比一般人要看得更远:“闻道花门将,论功未尽归。自从收帝里,谁复总戎机?蜂虿终怀毒,雷霆可震威。莫令鞭血地,再湿汉臣衣。”(《遣愤》)回纥恃功邀赏,骄横肆虐,固然是时事之可愤者,但更令人愤慨的是:当时朝廷蔽于近幸,猜忌大臣,养毒贻患,...
唐肃宗为了复国,同意了郭子仪的借兵回纥的请求,并且,在与回纥可汗葛勒商谈借兵时,唐肃宗急于收复长安,而许下屈辱的盟约:一旦夺回京都长安,土地、士庶都归唐朝,金帛、子女都归回纥。葛勒可汗大喜,派儿子叶护、将军帝德率领彪悍的五千骑兵,与郭子仪合并进攻长安。安庆绪准备了叛军十万迎战,并事先在唐军的阵地...
1、杜甫《北征》和大唐第一次借兵回纥(即回鹘)阴风西北来,惨澹随回鹘。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以上节选自杜甫的长篇叙事诗《北征》,所谓北征就是向北行走的意思。这一年是公元757年,安禄山被其子...
无奈之下,为了保住唐王朝的江山,郭子仪不得不兵出险招,向回纥借兵。然而,这兵却不是白借的,回纥可汗与唐肃宗签订了合约,一旦夺回京都长安,那么只有土地归于唐朝,金帛和女子都要归回纥。如此丧权辱国的条例,唐肃宗还是签了。为的是保住屁股下面的皇位。回纥可汗大喜过望,立马让儿子率领了5000骑兵帮助唐朝...
三月,相州溃败,回纥返回 760 上元 元年 鼠 761 二年 牟羽可汗 牛 762 代宗 宝应 元年 虎 九月,牟羽可汗率军助唐 据此来看,在安史之乱期间唐朝共四次借兵回纥,分别是至德元载(756)冬、至德二载(757)秋、乾元元年(758)秋、宝应元年(762)秋,时间集中于秋冬,杜甫所谓“高秋马肥健,挟矢向汉月”即指此。细...
安史之乱爆发,唐肃宗确实是有向回纥借兵,但不是为了洗劫洛阳,而是为了收复两京。为什么要借兵平叛?唐肃宗即位以后,吐蕃和回纥都派出使节前来朝拜,并且都主动请求帮助唐廷平叛。然而请神容易送神难,况且当时唐肃宗手里有一支劲旅,那就是朔方军。因此唐肃宗婉拒了两家的“好意”,赐宴以后就打发他们回去了。后来...
在唐朝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曾多次向回纥借兵。有许多历史著作都对回纥帮助唐朝平叛一事做了记载,并把唐朝借兵的原因归结于唐回的友谊关系。以回纥助唐的具体战例为史料,可以看出前人对回纥助战的作用有所夸大,事实上回纥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有限。 《旧唐书·回纥传》评论:“代宗诱回纥以平河朔,戡难中兴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