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讲究性命双修,不过初下手时,大多都是分开来,要么从性入,要么从命入,不过这不是说,命功,就是只修命,性功,就是只修性,今天讲从性入手。 吕祖云:“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修命不修性,万劫阴灵难入圣。” 从性功入手的,太乙金华宗...
《修命不修性》 掌命之神战无命被害,跌落凡间,神性尽失。若欲重返天道,必须从凡人开始修炼,百战成帝,千战成神,登顶战神巅峰,跻身仙界,历劫成帝,飞升神界,修得五行圆满,九道大成,掌控天地规则,破碎虚空,方能重返天道。如若百世之内,战无命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
这两句话“修性不修命,修行第一病;修命不修心,到老一场空”源自中国道教文化,具体出自唐代道教人物吕洞宾的《敲爻歌》。 这两句话强调了修行中“性”与“命”的平衡重要性。其中,“修性不修命,修行第一病”意味着如果只注重心性的修养而忽视了对生命精气的修炼,那么这种修行是有缺陷的,是修行中的第一个大病。
《修命不修性万劫难成圣》 掌命之神战无命被害,跌落凡间,神性尽失。若欲重返天道,必须从凡人开始修炼,百战成帝,千战成神,登顶战神巅峰,跻身仙界,历劫成帝,飞升神界,修得五行圆满,九道大成,掌控天地规则,破碎虚空,方能重返天道。如若百世之内,战无命无法凭借
林南不太记得前世从哪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命要传,性要悟,入圣超凡任你做。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达命宗、迷祖性,恰似鉴容无宝镜。寿同天地一愚夫,权握家财无主柄。性命双修玄又玄,海底洪波驾法船。蛬 看到过下面的评论是这样解释这段话的。 修炼。那么修炼...
在我看来,只修命,不修性,这还是一部分人打坐练气出偏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的人,心浮气躁,甚至心情烦闷,却幻想通过打坐来消除烦恼,却不知道这样反而让自己走火入魔、练功出偏。因为在心情不安宁、心情不放松的状态下,是不能打坐的。 还有的人,心智...
道家有句话,批评佛家一般打坐参禅念佛的,也包括道家的一般修行人,叫做:“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有些修行人,热衷于练气脉,打通任督二脉,做功夫,练身体,这只是修命,不是修性,不晓得明心见性,这是修行第一病;这样的修性是一个错路,落在了身见上。
所谓“性命双修”,性,是心性;命,是身体。——“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究竟是什么病?在现代心理学当中被界定为“心理疾病”:一个3岁的小鬼随地大小便,那是天真无邪;一个30岁的成年人随地大小便,那是有心理疾病。——心性的成长如果不能够与年龄同步,那就是“心理疾病”。 身体年龄的增长,是...
身体,但身体也是性的部分。因此道家的理论同佛家或其他的不同,认为修道的人必须要性命双修。性命就是阴阳,也就 是坎离所代表的,性命双修就是两样要齐头并进。道家有一句重要的名言:“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光炼身体,在身上转河车,转 来转去,不了解心性的道理,不懂一切唯心的道理,是...
只修命,不修性,万劫阴灵难入圣。 性藏于上丹田,命与下丹田;性命双修,轻易之道。 性命双修,我们的健康,关系,财富,事业才真正能来到轻易,安定,喜悦和被滋养的状态。 我们的天赋才华藏于元神,元神醒来,发挥出生命本就具备的天赋才华,不再有辛苦,疲惫,像鱼畅游于水中,事业财富将来到轻易,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