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104课代表 : 上天所给予人的气质叫做本性,按照本性去办一些事情就叫做道,遵循道修养自身就叫做教化。出自——《中庸》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94 中州之畔,山川围笼...
《大道歌》上讲的很清楚啊:只修性,不修命,光说我要成佛成道,不讲身体,不讲你的奇经八脉,不讲你的经络,不修命功啊,万劫阴灵难入胜啊。你这样的话啊,你再修得再高你是个机灵鬼,你入不了圣班。只修命,不修性,光想身体好,光讲功能,他不修...
自古以来,修道者便是强调性命双修的。道教中有一句话叫“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意指修行二字不是秀给他人看的口头禅,唯有用健康的体魄、充盈的精气神来向世人证明宗教现实意义,由此才能使修行落到实处,即曰“实修”。 此外,一名修道人还要有立足于人...
这两句话“修性不修命,修行第一病;修命不修心,到老一场空”源自中国道教文化,具体出自唐代道教人物吕洞宾的《敲爻歌》。 这两句话强调了修行中“性”与“命”的平衡重要性。其中,“修性不修命,修行第一病”意味着如果只注重心性的修养而忽视了对生命精气的修炼,那么这种修行是有缺陷的,是修行中的第一个大病。
吕祖曾言:“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其中的“性”代表着悟性,即对天地造化的深刻理解与认知;而“命”则指我们的肉身。此言意在告诫,若只专注于领悟天道,而忽视身体的实践,便陷入了修行的误区。在修道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困境:许多修行者热衷于探寻天机,渴望掌握某种深不可测的秘密,以期...
只修性不修命,修行的第一个病就是这个,什么病呢?“只修性”,就是执理而废事。我们要注意,“执理废事”也好或者“执体废用”也好,都是以“性”而说。虽然一切的现象都可以说是“命”,但是真正的“命”落实到最根本上是“人在修道”,简单的说,这个“命”就是我们的身体。如果不在身体上去下手,你都做...
吕祖曾说过,只修性而不修命,这是修行的第一大病。有些人过于追求精神世界的高远,却忽视了身体的锻炼和提升。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有害的。张至顺道长也提到过,一个人是否有道,看他走路的姿势就知道了。如果一个人走路颤颤巍巍,身上满是疾病,甚至需要打针吃药,那他只是嘴上说有道,心里却没有道。因此,修道之人必须...
小提示:"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修行:1、修养德行;@2、美好的品行;@3、操行;@4、遵行;@5、出家学佛或学道;@6、行善积德。 第一:(数)①排在最前面的:他考了~名。②比喻最重要。
《修性不修命》 掌命之神战无命被害,跌落凡间,神性尽失。若欲重返天道,必须从凡人开始修炼,百战成帝,千战成神,登顶战神巅峰,跻身仙界,历劫成帝,飞升神界,修得五行圆满,九道大成,掌控天地规则,破碎虚空,方能重返天道。如若百世之内,战无命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
吕祖曰: “”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达命宗,迷祖性,恰似鉴容无宝镜。寿同天地一愚夫,权物家财无主柄。性命双修玄又玄,海底洪波驾法船。生擒活捉蛟龙首,始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