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阴魔是指色、受、想、行、识这五蕴之魔。在佛教中,“阴”有覆盖的意思,五阴覆盖清净真性,积聚生死苦果,因此被称为五阴魔。具体来说: 色阴:指一切色法,包括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这五根,以及色、声、香、味、触这五尘,都属于色法。色阴坚固妄想,会产生诸如身能出碍、内彻拾虫、精魄离合等种种境界...
1、五阴魔:五阴又名五蕴、分别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在五蕴中,除了第一个色蕴是属物质性的事物现象之外,其余四蕴都属精神现象。五蕴的“蕴”是梵文的音译、意义是积聚或者和合。佛教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五蕴和合而成、人的生命个体也是由五蕴和合而成的。五阴“五蕴”包括了身心两大世界,...
法华经名相概念 安乐行品第十四 五阴魔: 就是《心经》讲的 「色受想行识」这五阴, 障碍我们证涅槃。 「五蕴」 色身是一种痛苦, 是一种魔障。 本来我们的清净心 自在无碍, 就因为这五蕴而受束缚。 这是阴魔啊! 你不要当成我。 烦恼魔, 苦因是什么? 「我见」, 诸邪知见—— 贪嗔痴慢疑, 这些东西...
五阴魔 首页>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关键字: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五阴是色、受、想、行、识,因此五者与烦恼,都是迷惑人的,所以叫做魔。更多:https://www.bmcx.com/ 接口调用|联系我们
《楞严经》这部经典在佛教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深入剖析了五阴魔邪的实质,教导我们如何照破五蕴皆空,最终达到涅槃的境界。五阴,即色、受、想、行、识,是构成我们身心世界的基础。色阴上,淫色是生死的根本,而杀、盗、淫、妄则是地狱的根源。通过五阴照空,我们可以摆脱生死轮回,不再受三界之苦。《楞严经》...
在《楞严经》里有五十阴魔的讲法,但你知道它“长得”什么样吗?南无当代住世佛 陀曾经讲了一个公案,很清晰地让我们有所了解。那是上个世纪,在四川大邑县有一个画家雷老师,他是跟一个法师学佛的,有一天他在用功时,突然来境界了,一个“大花脸”式的人物,手持钢鞭。此人对他说,你已经成就了,明天起你就会耍...
五阴魔如何破? 五阴者,“色受想行识”是。 (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离一切相就破色阴魔。 (二)一切觉受不受就破受阴魔。 (三)没有能所就破想阴魔。 (四)我对生灭无常的世间彻底没有意见就破行阴魔。 (五)坚持如如不动不取于相,诸法无来无去无增无减就破...
五蕴又称五阴。《大乘广五蕴论》说:「蕴者,积聚义。」《摩诃止观》卷五说:「阴者,阴盖善法。」意指众生是由色、受、想、行、识等五法「积聚」而成;此五法能盖覆、遮蔽众生本来的真如佛性,因而起「惑」造「业」,受无量劫生死轮回之「苦」。因此,五蕴也可解释为五蕴魔、五阴魔。
梁武帝把“磨”改成“魔”真的是办了坏事。道、魔拟人化都太不利于修行认知本源、太容易加深众生的迷信和恐惧了,去拟人化之后好多了。 18:14 阿弥陀佛 22:13总结 ps:读懂《楞严经》《法华经》《心经》《道德经》后对法式这段话理解会更准确,否则里面有几个点还是挺容易被人理解偏行偏了的。
感恩认识你超话五阴魔:就是《心经》讲的「色受想行识」这五阴,障碍我们证涅槃。「五蕴」色身是一种痛苦,是一种魔障。本来我们的清净心自在无碍,就因为这五蕴而受束缚。这是阴魔啊!你不要当成我。烦恼魔,苦因是什么?「我见」,诸邪知见——贪嗔痴慢疑,这些东西就是「烦恼魔」。死魔:就是死亡。死亡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