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应合理利用“互联网+”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一、“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重要性 丰富教育资源与手段。互联网丰富了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手段的多样性。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接触到海量的思政教育资源,使教育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具体。
在互联网+环境下,需要加强思政教师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协同创新能力,因为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都具备育人功能,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思政课程来发挥思想引导作用,而且需要专业课来增加他们的理论知识储备。面对互联网+环境的多变性,只有让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做到协同创新,才能有效面对挑战。(三)丰富网络思政教育的形式 ...
高校应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及思政教育改革需求,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思政课程网络教育平台,鼓励思政教师积极上传思政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例如,高校可邀请校外思政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入校交流,与校内思政教师形成合力,就教学资源、教育平台版面设计、主题内容划分等展开积极讨论,共建思政教育网络平台,并定期更新时政热点等平台...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网络时代,如何将互联网与思政教育教学高度融合,提升思政教学吸引力和实效性,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已经成为亟待探讨的热点难点问题,需要深入研究、综合发力。 新时代是一个...
小学语文是重要的基础学科,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平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引入“互联网+”等新时代信息技术,挖掘语文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内容,开展小学语文思政教学,赋予语文教学传统“双基”任务,达到培“根”铸“魂”的目标。本文以六年级课文《桥》为例,探析小学语文“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及关...
因此,“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建构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思政教育方式。时代际遇: “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建构的可能性1. 国家大势:提升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时代必然性当前,我国正处于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等历史阶段。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也需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创新和发展。
抓理论 丰富“互联网+”思政教学内容 学校多措并举,科学创新“互联网+”思政教学形式,丰富“互联网+”思政教学内容,以有质量、有吸引力的思政教育强化“互联网+”思政育人实效。 学校积极开展网络课程建设,将传统的课堂授课、多媒体教学、网络学习...
互联网时代革命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如下。其一,构建课程思政“网络教研共同体”,明确革命文化的融入点。课程思政强调“三全育人”的理念,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履行思政育人的使命与职责。同时,考虑到高校内部专业、学科的差异,不同教育工作者的侧重点存在不同,各自的革命文化素养也参差不齐,因此,可以通过构建...
三、以创新为驱动,让教师成为“互联网+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 需要采取一些创新性举措,增强教师“互联网+课程思政”的意识与能力,让教师真正成为“互联网+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学校层面可以立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同时立项“混合式教学”示范课程项目,定期组织课堂示范和教学观摩等,强化示范引领;鼓励...
基于“互联网+电子白板”情景教学,以全新模式实施《圆明园的毁灭》思政教育,再现圆明园“从辉煌到毁灭”的过程,激发学生对圆明园毁灭的痛心,对侵略者的憎恨;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不忘国耻”“爱我中华”的思政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