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纠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这首诗的意思是: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 这首诗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赞美了贵妃的容貌。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
清平调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作者】李白 【朝代】唐朝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清平调·其一》 李白〔唐代〕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 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注释】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全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一》,全诗内容如下: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首诗的意思如下: 首句“云想衣裳花想容”:诗人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展现了李白诗歌中特有的想象力和艺术魅力。 ...
“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坛璀璨之星,被誉为“诗仙”。他生于蜀地,才情横溢,诗酒人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其诗作如《望庐山瀑布》《行路难》等,...
花想容;云想衣裳究竟在历史、文化以及诗意的层面上,代表了怎样的深意?其中的花想容以及云想衣裳又各自代表了什么含义? 这句诗首先要从诗人地角度来理解。李清照生活在宋代,她是一个非常细腻、聪慧地女子,且文学才华横溢。她的诗歌不仅表达了她对美的独特感知也深刻折射出她的心境以及情感。从《如梦令》这首词的...
《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清平调》原作者: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关于这首诗,我是这样理解的:你看那云朵多么灿烂啊,它的衣裳更是华艳无比。而我见到了花的艳丽之后,总是会想用人的容貌来和它相...
译文: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云想衣裳花想容”起句以重字出现,这在绝句虽不常见,但它却是写作七言诗的一种值得效仿的手法,而且也由此更见出诗人举重若轻的笔力.加以“互文见义的手法在该句子里的运用,更是见出诗人从侧面烘托美妇人杨玉环的技巧和功力,从而也难怪文学素养均为极高的唐玄宗和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