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的观点是,从第一段到不恶寒的部分,描述了二阳并病的成因,汗出而不恶寒表明表邪已经全部传入里层,阳明燥热已经形成,这时可以考虑使用下法。第二段说明了太阳阳明并病,如果邪气只是部分传入里层,二阳并病的情况下,如果使用大量发汗的方法,反而会导致津液流失,加重阳明燥热,因此小发汗更为...
一、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 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不断之意)正赤者,阳气(拂)〔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出)不彻,不足言阳气(拂)〔怫〕郁不得越(发、散之意),当汗不汗,其人(烦燥)...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
第一段至不恶寒,说明太阳阳明并病的成因,汗出,不恶寒说表邪全部入里,阳明燥热已成,可以考虑下法。 第二段说的太阳阳明并病,只有部分邪气入里,二阳并病,如果用大汗之法,就会让津液外出,反而导致阳明燥热,所以小汗为宜。缘缘正赤,从表皮到深处都很红,不是局部发红,也不是浮红,泛红,嫩红,和虚阳上浮导致的...
第48条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燥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
第48条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燥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
本条指出,太阳发汗不彻,两种转归。一为形成二阳并病。即因太阳发汗不及,其病不解,入里化热,并见阳明病。二为,病证在太阳,病人满脸通红,烦躁,痛苦不可名状,气喘,脉涩,因发汗力道不足,外邪不解。还应通过汗法解外,禁用下法。 其更发汗而愈。 思考: 该条注重几个问题: 1、问该疾病首先要分别其邪在太阳...
所属专辑:《伤寒论》胡希恕、刘渡舟郝万山 三家讲稿 同步研习 音频列表 1 48刘—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 33 2024-08 2 48胡—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 ...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 2023-06-22 17:05:4001:31 35 所属专辑:伤寒论条文 喜欢下载分享 用户评论 表情0/300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音频列表 ...
<{p}>48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p}><{p}>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p}><{p}>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