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èr dì ] 指真谛与俗谛。并称真俗二谛。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大家还在搜 佛陀法句经 二谛如何融通 三空二谛的正确解释 二谛的具体含义 实有二谛 阿含经精髓 名言谛和胜义谛的区别 四重二谛热搜...
二谛(èrdì) 两个层面上的真实。“谛”即真实不虚的道理。“二谛”一般指真谛和俗谛,分别又称胜义谛和世俗谛,即在终极本质和世间现象两个层面上各成立一种真实。这一分疏真理的方法始于阿毗达磨类的经典:世俗层面指名言表象,而胜义层面指真实存在的诸法,对应于不同的认知境界。二谛...
在佛教的教义体系中,四重二谛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佛教修行者的修行之路具有深远且关键的指导意义。从修行的实践层面来看,四重二谛犹如一盏明灯,为修行者指引着破除我执与实执的方向。在第一重和第二重二谛中,通过对 “缘生性空” 的深刻领悟,修行者能够逐渐洞察到凡夫境界中事物的本质,即它们并非如我们...
二谛什么意思二谛是佛教哲学中关于真理层次的核心理论,指从不同角度对现象世界的本质与表象进行阐释的两种真实观。具体分为真谛(胜义谛)与俗谛(世俗谛),前者揭示万法皆空的本性,后者承认世俗经验中的现象真实。 一、真谛:超越现象的空性本质 真谛又称胜义谛,是佛教对终极真理的概括。它主张...
《俱舍论》界定二谛一段论文说: 譬如世俗所见的「瓶」,打碎以后,「瓶」的认知就不见了;同理,世俗以为有真实自体(自性)的水、火、玻璃等物(色法,所造色),经由智慧观察和分析,知道它们是由四大极微(能造色,犹如现代说的原子)所构成,水、火、玻璃等物的认知就消失了,所以它们是虚假的,只是以世俗共许的名...
谛,指真实不虚之理,二谛,指两种真理。小乘有部把认为凡是复合的、可分解的对象为真实存在的认识,称为世俗谛,把认为单一的、不可分解的对象为真实存在的认识,称为胜义谛。(《俱舍论》)中观学派把不知缘起性空,以为世界是真实不虚的的世俗理解称为俗谛,把懂得一切事物皆空、无自性,以此为真实的理解为真谛。
第一重二谛:实有与缘生 在第一重二谛里,世俗谛的 “实有”,是我们凡夫对世界的直观感受。我们看到山川的雄伟、河流的奔腾、人群的熙攘,这些事物在我们的认知中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它们的存在似乎是不证自明的。一张木桌摆在眼前,我们能摸到它的质感,看到它的纹理,它在我们的感官世界里占据着明确的位置...
二谛—搜狗百科 ⼆谛—搜狗百科 ⼆谛,为佛法中极根本的论题。佛法的⽬的,在乎引导众⽣转迷启悟,⽽引导的⽅法,即以⼆谛为本,故对⼆谛应求得确当的了解。嘉祥、窥基都有⼆谛章,其他各派也⽆不重视。《中论》说︰‘诸佛依⼆谛,为众⽣说法,⼀以世俗谛,⼆第⼀义谛。若⼈不...
佛教的“二谛”理论之所以在历史上受到许多著名佛教思想家或佛教派别(宗派)的重视,与其在佛教发展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有极大关系。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二谛”理论起着一种缓和佛教学说与世俗社会观念冲突的作用。或者说,“二谛”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佛教徒既要坚持佛教的出世性,又不得参与世俗生活...
第一重二谛:从实有到缘生的跨越 在第一重二谛里,世俗谛是佛陀对凡夫境界的一种顺应。我们所感知到的这个世界,例如一张实实在在的桌子,在凡夫的认知中,它是真实存在的,这就是世俗谛中的 “实有”。然而,佛陀以其超凡的智慧洞察到更深层次的真相。在胜义谛的层面,这张桌子并非是独立、永恒不变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