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应承派认为自续派堕入了“有”的窠臼。 对世俗智确定的实相,也包括名相性的“自我”,原封不动;对实相的自性丝毫不留、彻底否定,这就是不堕空有二边的中观见。世俗谛范围的“我”是存在的;胜义谛范围的“我”是不存在的,这是在“我”的问题上的二谛观。 胜义谛和世俗谛之间的关系是同体异相的关系...
胜义谛是见道以上的圣地观察智境,未见道者没有办法直观地来认识,只能用推理、思辩的手段来理解。 两种智见的观察对象不同,一是观察实相;另一是观察隐藏在现象后面的实性和理性。二谛的分辨就在这里。世间智范围内,科学和世俗承认的东西,应承中观丝毫无损,与它无争;在胜义谛上、它的自性上丝毫不留,一点尾巴也...
二谛观 摘自:佛学大词典 乃天台家三观中空观之异名。以空观成就,不但成就空谛,且以俗谛历然显现,故称为二谛观。更多:https://www.bmcx.com/
世俗谛范围的“我”是存在的;胜义谛范围的“我”是不存在的,这是在“我”的问题上的二谛观。 有一个现住印度的藏地学者,他在所著的一本书中提到,去了很多国家,发现人们对佛教的第一个错误认识就是以为佛教是“无我论”。佛教的“无我”是有前提的,胜义谛上“无我”,世俗谛上“有我”。“有我”才能...
佛教四宗之毗婆沙的二..多识仁波切著作 毗婆沙的二谛观 主要代表作是《俱舍论》,其中说: 彼觉破更无,慧析馀亦尔, 如瓶水世俗,异此名胜义。 这段话的
“二谛观”,是指佛教中各宗派对于“胜 义谛”( Samvrti—satya ) 和 “世俗谛” ( Paramārtha—satya) 的划分和认识, 代表了 各宗派义理的真理观。各宗派对“二谛 ”的 不同认识,不仅代表着本宗派基本义理的立 场,还牵涉到认识论,以及内部分派等诸多方 面,所以对“二谛观”的判分是佛学义理中一 个非...
二谛观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台家三观中空观之异名也,空观成就,不但成空谛,复以俗谛历然显现之故,故云二谛观。更多:https://www.bmcx.com/
佛教四宗哲学之大乘中观应成派二谛观(上) 多识仁波切 应成中观派是中观论发展的高峰。本派的开道论师是佛护和月称,持此正见者印度有寂天、阿底峡等,藏地主要是宗喀巴及其格鲁学派。 龙树的《中论》、提婆的《百论》是一切中观经典的根据。应成派也以这两论为根据,但在解释方面,与自续派截然不同。
慧思基于二谛阐述大乘止观法门,同时,通过大乘止观思想的论述来开显二谛。基于第一义谛"心体平等义"以及世谛"心体缘起用义",通过真心与染性、理体与事相、止行与观行三个方面的阐述,慧思安立了"真心本具染性"、"心外无法"、修止行离世谛、修观行知世谛等命题,由此开显真、俗二谛与止、观二门之互摄圆融。
行业资料 政务民生 说明书 生活娱乐 搜试试 续费VIP 立即续费VIP 会员中心 VIP福利社 VIP免费专区 VIP专属特权 客户端 登录 百度文库 互联网 论天台智者“四教”与“三番说”视域下的二谛观©2022 Baidu |由 百度智能云 提供计算服务 |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 网站地图 | 百度营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