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并结合所学可知,汉字的书写载体为龟甲兽骨;金属器具;竹木简;丝帛;陶器瓷器等。根据材料一“汉字演变历史”的“鱼”字字体演变逐渐简化可知,汉字发展的特点由繁到简;趋向统一。(2)根据材料二“……在辽阔的中国区域内、汉字...
(1)根据材料“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可知中国古代书写文字的载体,除盘盂外,还有竹帛和金石。后来的考古发现,甲骨也是重要的书写载体。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缣(细绢)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可知...
事实上,在纸及印刷术发明以前,我国古代曾经有着书于竹简、木牍、绢帛,及镂于兽骨、青铜、石板的传统,且绵延不绝两千多年。《墨子·兼爱下》有言,“何知先圣大王之亲行之也?子墨子曰: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色也。...
《墨子·兼爱下》:“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孙诒让间诂:“《吕氏春秋·求人》篇云:‘功绩铭乎金石,著于盘盂。’高注云:‘金,钟鼎也;石,丰碑也。’”唐韩愈《平淮西碑》:“既还奏,群臣请纪圣功,被之金石。”清戴名世《<傅天集>序》:“扬厉无前之伟绩,可以勒之...
材料一 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气色也;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于后世子孙者知之。 ——《墨子·兼爱下》 材料二 先王寄理于竹帛。 ——《韩非子·安危》 材料三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繁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
一、蔡侯造纸材料一: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色也。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战国)《墨子·兼爱下》从材料看,中国古代书写文字的载体,除
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标在豆瓣。 1面对大海我躺平2017-12-13 12:29:47 钱存训先生的著作从中国古代书籍的用途、载体、书写工具出发,旁征博引,向中西方读者讲述了中国文书在印刷术发明以前源远流长... 展开 1圆藕藕藕藕2013-03-11 23:45:43 地铁读完 1读书...
钱存训,字公垂,号宜叔,图书馆学家,中国书籍史、印刷史专家,发表中英文专著、论文等 170 余种,确立了国际学界对中国印刷史一系列重要问题的正确认识。《书于竹帛》之书名出自《墨子》:“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色也,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 ...
子墨子曰:“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色也;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这是《墨子·兼爱下》中的一段文字,深刻揭示了汉字得以超越时间的特点。事实上,汉字还可以令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得以沟通交流,因而帮助我们超越空间。
“书于竹帛镂于金石”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一般情况下将春秋文字与西周文字放在一起研究现根据历史阶段将春秋与战国合二为一。墨子“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正反映了当时的文字存在形态。从目前考古所发现的实物成果来看殷商、西周时期的字体不论载体还是形体都比较统一。殷商文字以甲骨文为主金文为辅还包括少量的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