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疏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学术思想,主要是指对儒家经典的解释和研究。其中,“义”指的是儒家经典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疏”指的是对这些规范和准则的解释和阐述。因此,义疏学的核心思想是儒家经典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研究和解释。 “义理”是儒家经典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儒家经典中所阐述的道德规范和...
义疏学衰亡史论的创作者· ··· 乔秀岩作者 作者简介· ··· 乔秀岩,1966年生于日本。东京大学中国哲学专业毕业,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博士。先后师从户川芳郎、倪其心、王文锦、尾崎康等先生。研究方向为古典文献学、三《礼》、经学史、版本目录学。 目录· ·...
从江南义疏到《周易正义》 ——隋唐《周易》义疏学中的儒佛之争 谷继明 内容提要:儒学在唐代并非沉默无为。面对佛教的挑战,以孔颖达为代表的儒家学者通过修撰《周易正义》来整肃儒家的佛教浸染。通过对比“江南义疏”与《周易正义》的不同,我们可以看出孔颖达裁剪的着重点及其用意所在,进而看到传统经学的义疏之学中思想...
义疏,是古书的注释体制之一。起源于南北朝,内容多为疏通原书和旧注的文意,阐述原书的思想,对旧注进行考核和补充辨证,如南朝梁皇侃的《论语义疏》。作者在本书里讨论南北朝初唐的义疏作品,如皇侃的《论语义疏》、孔颖达等的《五经正义》、贾公彦的《二礼疏》,以及佚存残帙皇侃《礼记子本疏义》、刘炫的《孝经...
解析 答:(3)义和疏是经学的特有名词,它不是解经的而是解传的。魏晋南北朝时,由于语言文 字的发展变化, 人们对汉时的传也不易看懂, 于是有人对传进行注释解说, 这就是义疏之学。 (1)南北朝时的义疏之学分河洛和江左两派。 ( 1)唐代刊定《五经正义》用的是江左的经 典。
《义疏学衰亡史论》作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17年10月 第1版,ISBN:49.00。「我有屬於我自己的一顆星星。」作者三十三歲撰寫此書,充滿悲劇感。二劉鄙視南北朝義疏學的遊戲規則,傳統
撮述:义疏学津逮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皇侃《论语义疏》1.1、儒经《论语》《周易》《礼记》最易比附佛说。皇疏修饰对仗。1.2、“科段”为皇疏新创。三层:分篇,分章,章内分段。①分二十篇,题下有论说,论篇次之由。②分章,言章旨。③数章合为一大段。④分段。科段为时俗,佛学创制,儒经移用,...
义疏,是古书的注释体制之一。起源于南北朝,内容多为疏通原书和旧注的文意,阐述原书的思想,对旧注进行考核和补充辨证,如南朝梁皇侃的《论语义疏》。作者在本书里讨论南北朝初唐的义疏作品,如皇侃的《论语义疏》、孔颖达等的《五经正义》、贾公彦的《二礼疏》,以及佚存残帙皇侃《礼记子本疏义》、刘炫的《孝经...
不过,还应该向本文读者交代的一点是,乔秀岩老师的《义疏学衰亡史论》所选择的时代背景,是六朝到初唐这一段时间。而本文讨论的时代背景,却是清代。两者虽然时代歧异,然而针对“经典”这一概念[5],却令人有种熟悉到陌生的共性存在。这种共性,就是对于“经典”的这一概念的共有[6]。这种共有,使得论述应该成为可能。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训诂义疏之学达到了新的高度。张揖和郭璞是这一时期的两位杰出训诂学家。张揖,三国魏明帝太和年间博士,编纂了汇集古书词语和古训的《广雅》,扩充《尔雅》之不足,被誉为《广雅》。他编写的《古今字诂》和《难字》虽已失传,但其贡献不可忽视。郭璞,东晋时的弘农太守著作郎,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