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腹腔内同于西医腹诊,屈曲两膝,使膜肌弛缓,便可探触腹部内器官,以此可以了解上述腹壁触诊法所不能得知的腹腔内肿瘤、脏器的肿胀等。 腹证及其临床意义 腹证是根据腹诊决定的。汉方医学对腹证的分类分型,有以常见症状分之者,有以方证分类者,还有按食毒、淤血、水毒致病的特征分类者,从不同角度反映腹证的临...
中医腹诊是中医特色诊断方法,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客观性强、临床实用性大,可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各科疾病,诚如近代伤寒大家刘渡舟所言:“腹诊之法,是诊疾审病、辨证论治之首要,临床疗病所必需者也。” 腹诊概述 01 腹诊的概念 中医腹诊是指诊察人体腹部(含胸腹结合处)的病变征象,...
水肿,“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 又曰:“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空空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臌胀如何?腹胀身皆...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缺一不可,而切诊之中,腹诊尤为独特,它超越了单纯的脉象探索,融入了医者对患者内在环境的深刻感知,既切且望,相得益彰。腹诊,这门古老而深邃的技艺,其根可溯至《内经》与《难经》的浩瀚典籍,历经千年沉淀,愈发熠熠生辉。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腹诊的运用可谓炉火纯青,...
中医腹诊的理论源于《黄帝内经》临床应用源于《伤寒杂病论》 腹诊理论形成的基本雏形 在《素问》《灵枢》《难经》三部经典著作有关篇章中,可以看到腹诊理论形成的基本雏形,它提出了腹诊机理、腹诊分位、切腹定病、辨别虚实寒热、预测预后、针刺疗法等内容,为中医腹诊的发展莫定了理论基础。张仲景运用秦汉以前《内经...
第八章 腹诊 一、 何为腹诊 腹诊也是现代医学的重要诊查法之一。但是,现代医学的腹诊是为了决定病名,而直接检测腹部内脏或组织的病理解剖的杏、变化;与此相对,中医学的腹诊是以判断腹部的紧张度(虚实),查知血、水的状况为特征。现在医学的腹诊是把重点放在腹腔内的变化,而相对地中医学却重视腹壁的紧张如何...
腹诊包括胸胁腹等处的诊察,有时也要检查腰背等部位。病人取仰卧位,两腿伸直,两手臂顺沿两胁肋伸展,或交叉放于胸前亦可。腹部放松,不能用力,并且要精神平静,等待医生检查。这种休位检查后,再让病人弯曲膝关节,使腹肌弛缓,再做检查。两腿伸直便于检查表浅部位,如肌肤、皮下、腹肌等。弯腿便于检查深在部位,如脏、...
腹诊,不仅是一种诊断方法,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它让我们在触摸腹部的同时,也能触摸到生命的奥秘和韵律。在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或许应重新审视这一传统诊断方法,发掘其更深层次的价值和意义。腹诊的深刻体验让我深感内科杂病的复杂性。在探索这些疾病的过程中,我发现腹部往往会呈现出各种迹象...
腹诊时,医者的手不应凉,也不要突然用力按压,特别对腹痛及神经过敏患者,以免引起腹肌紧张。一般常用的腹诊手法有以下两种: 1.伏手压按法医者以右手掌伏于患者胸腹,五指微浮起,先徐徐抚摸胸上二三次,然后转向腹部。诊时手掌轻轻随患者呼吸进行,无阻其气,再渐重压,左旋右还,候胸腹内之静躁,诊肌肤滑涩润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