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根据材料“东汉的衰落...”可知,东汉社会危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党锢之祸、豪强地主势力迅速发展、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184年创立太平道的张角领导起义,出现军阀割据局面,东汉名存实亡。故填空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2.党锢之祸;3.豪强地主势力迅速发展;4.土地兼并严重;5.阶级矛盾尖锐。反馈 收藏...
东汉第14位皇帝汉献帝刘协,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灵帝刘宏次子。公元189年至220年,在位31年。汉献帝幼时被董太后抚养,举止端庄,在公元189年在董卓拥立下,九岁刘协即位。刘协先被董卓控制,后又被曹操挟持,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儿子曹丕逼刘协禅让帝位,建立魏国。刘协被废为山阳公,公元234年去世,终年53岁。...
东汉的兴衰 (1)西汉灭亡: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2)光武中兴 背景: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武帝。 措施 政治上 平定割据政权,实现全国统一;加强皇权,增强 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经济上 清查全国...
而当皇帝逐渐成年,不甘于被外戚架空时,又常常借助身边的宦官发动政变,试图夺回权力。宦官由此得势,他们同样贪婪残暴,与外戚之间展开了一轮又一轮血腥的权力争斗。在这场无休止的政治闹剧里,朝政日益混乱,国家治理陷入僵局,百姓生活困苦不堪,东汉王朝的根基也在这无尽的内耗中逐渐被侵蚀。在此期间,有一位清官...
东汉的兴衰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深刻的教训。光武中兴时期,刘秀的成功在于他懂得“以人为本”,而末年之乱则是因为权臣的争权和民众的失望。历史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中的贪婪与无奈。刘秀能在短时间内恢复东汉的国力,正是因为他懂得拉拢民心。而当权臣们开始争权夺利时,东汉的末路也就注定了。权力的游戏总是让...
东汉的兴衰1.王莽政权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严重,赋税徭役沉重,社会背景动荡不安建立公元9年,外戚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灭亡23年,3军攻入长安,王莽政权被推翻2.东汉建立25年,西汉宗室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武帝。3.“光武中兴”背景东汉建立后,刘秀平定一些割据政权,实现全国统一加强皇权,...
东汉后期,皇权日趋衰弱,逐渐失去对全国政局的有效控制,原因之一是地方豪强势力不断膨胀。当时,土地兼并现象愈演愈烈,不少豪强地主拥有"连栋数百,膏田满野"的大庄园,驱使成千上万的依附农民从事农业、手工业生产,经济上自给自足,非常富有。他们还组建"家兵"、"部曲"之类的私人武装,用以看家护院,称雄一方,并把持地...
知识点东汉的兴衰1.建立: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2.“光武中兴”(1)目的:巩固统治,稳定社会局面。(2)措施:①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②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3)结果: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其历时220年,从公元25年开始,一直持续到220年。东汉的兴衰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连续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和政治斗争。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东汉兴衰史的叙述。一、兴起 公元25年,汉哀帝去世,汉平帝即位,被认为是东汉时期的开端。在汉平帝的统治下,汉朝政治...
汉王朝的覆灭是一个历史的必然,而汉灵帝作为东汉王朝的最后一位拥有实权的皇帝,其一生的改革努力也是无法忽视的。虽然他的改革举措有限,且在一些方面显得荒谬,但他对抗外戚专权、整顿官场、改善百姓生活等方面的努力都是积极的。他的努力或许没有改变东汉王朝的命运,但至少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尊重皇权、整顿官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