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禅宗是中国佛教一大宗派。禅宗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亦称佛心宗。 因此,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佛家语,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是古来禅宗的主要特色。 故选D。反馈...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意思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是一种禅宗的修行方式。它的核心思想是在修行时不依赖于文字和语言,而是通过心性的领悟来直接体验世界的本质。这种方式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即通过内心的领悟来达到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禅宗认为,文字和语言往往会限制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因为它们只是表达了...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是慧能及《坛经》的又一核心思想。其基本含义是:不执着、不拘泥佛教经典文字,悟道以心传心,自见本性,自悟成佛。“不立文字”思想渊源可追溯至灵山法会: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
这意味着,他希望通过心传心的方式,将禅宗的精髓传授给摩诃迦叶,而不仅仅是依赖文字。这便是禅宗“不立文字”思想的早期典故。所谓“正法眼”所指的“微妙法门”,正是禅宗教义之精髓。而“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则彰显了禅宗教理的独特传承方式,即摒弃了传统佛教经典中的文字束缚,以心传心为核心理念。这种...
“我有清净法眼,涅槃妙心,能够明见实相无相,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当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首先传给摩诃迦叶。”这是禅宗“不立文字”思想的最早的典故。“不立文字”是《坛经》中的主要思想之一,但是在以前的很多佛经中,都已经出现了这种思想。《华严经》着重提出了对形象的破除和对言语的...
禅宗的玄妙之处,就在于它的十六字真言:“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其中的“教外别传”,是禅林中的一种特殊传承方式,也被称为“单传”。它强调的是不依赖文字和语言,直接通过心灵感悟佛陀的境界。换句话说,禅宗的传承并不是通过言语教条,而是通过心与心的交流,一种超越语言文字的传授方式。
在浩瀚的佛教典籍与深邃的禅修之道中,“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十六字真言,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修行者的心灵之路。这不仅体现了禅宗的核心精神,更彰显了东方智慧对生命本质与宇宙真理的深刻洞察。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深入探讨其蕴含的哲理、实践方法以及对现代人的深远启示。“不立文字...
达磨大师《悟性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禅门的十六字心要,非常典型地反映了禅的特质。 1、教外别传 教外别传,意思是在如来言教、传统教派以外的特别的传授。“别传”不是不传,而是“特别的传授”的意思。宋仁宗《修心偈》曰:“初祖...
诸道友,不立文字,便得教外别传。住于自心清净光明圆满绝相上,便得教外别传。认识事物无相的本体,心儿绕此飞翔,变化起舞,而不被自己所幻化的形象所迷惑,即得教外别传。 教外别传之传,在离相,在认识诸法无相的本体,在了知自心清净光明圆满的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