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指人心,就是直指众生心性,直断分别心,不做渐次。见性成佛,是指见诸法性,直入如来地,不假方便。不立文字是说不着文字相,以心传心。教外别传,意思是指与教下诸宗有别的顿教法门。 不立文字的意思是说禅是脱离文字的,语言和文字只是描述万事万物的代号而已。这也是为什么六祖慧能大字不识,但是却通晓佛经的...
普济寺迎来癸卯年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萨圣诞法会的圆满结束。此次法会中,我们深入探讨了禅宗的独特教义:“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一教义概括了禅宗理论的核心特点。虽然这四句连用始于宋代,并在后世典籍中逐渐被记载,但其所蕴含的思想却源远流长,可追溯至禅宗的初期。在《五灯会元》卷一的...
在浩瀚的佛教典籍与深邃的禅修之道中,“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十六字真言,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修行者的心灵之路。这不仅体现了禅宗的核心精神,更彰显了东方智慧对生命本质与宇宙真理的深刻洞察。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深入探讨其蕴含的哲理、实践方法以及对现代人的深远启示。“不立文字...
达磨大师《悟性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禅门的十六字心要,非常典型地反映了禅的特质。 1、教外别传 教外别传,意思是在如来言教、传统教派以外的特别的传授。“别传”不是不传,而是“特别的传授”的意思。宋仁宗《修心偈》曰:“初祖...
禅宗的主要特色:“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重点强调“传佛心印”“以心传心”的特质,认为心法只能以心相传,所以不需要借助文字。文字容易使人停于佛法的表面,反而影响对心法的理解。相传禅宗的初祖是摩诃迦叶尊者,佛陀在灵山法会上说法,突然停止宣讲,手持一枝金菠萝花给大家看。当时...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这句话源自于佛教禅宗。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佛家语,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是古来禅宗的主要特色。而‘不立文字’则是此一特色的代表性语句之一。重点在强调禅宗‘以心传心’的特质。 不立文字,...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 )是中国佛教最大的宗派,其特点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A. 禅宗 B. 密宗 C. 华严宗 D. 净土宗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A. 禅宗 反馈 收藏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答案 这是禅宗对其理论的主要特点的一个概括.此四句连用出现较晚,主要见于宋代及其以后的禅籍中,但它们所反映的思想在禅宗产生时期就具有了.宋代禅僧把它们说成是自释迦牟尼以来就有的信条,实际上它们是中国禅宗的创造. ...相关推荐 1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
@非常普通的菩萨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翻译 非常普通的菩萨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此句乃禅宗之精髓,出自《坛经》。通俗而言,便是说佛法之传授,超越寻常教义之外,不拘泥于文字记载。它直接指向人心,让人明心见性,从而悟道成佛。 阿弥陀佛,施主,这“不立文字”,便如同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