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它要“法天”啊,是完全被天道精神所吸引,为“法天”而“忘己”了啊,所以表现出来的是无心之德,无心之德是顺乎于道的真正的大德,所以它是“有德”的。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根据上述的解释,我们知道“下德”就是有心之德,是时刻把德放在心上的。这里“下”与“上”相对,上指天,下就指地...
《帛书老子》原文 2、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 释义 “上德”之人遵循道来处事,看不出德性,也没有要求,自...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所谓下德,是相对上德而言的下德,与上德并无优劣之别。没有得到,也就无所谓失去;无所谓失去,也就无所谓得到,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道家主张“无为”,是因为上德认为没有什么可为的。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如同)高级的仁爱,也是为无可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高级的...
故去彼取此。【译文】上德的人,对人有德而不自以为德,所以才有德。下德的人,对人一有德就自居其德,所以反而无德了。因为上德的人,与道同体,道是无所为而为,所以他也是无所为而为。而下德的人,有心为道,反而有许多地方却做不到了。上仁的人,虽然是为,却是无所为而为;上义的...
上德无为以为也,其实就是上德的定义!啥是上德?1、无为,2、无以为也,即没有自己的私欲。这也等于定义了下德: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也。即:1、有为,2、有以为也,即有自己的私欲。因此,上德治天下,为公,所以以百姓之心为心,大上,仅仅下知有之。下德,为私,所以保皇权三纲五常,君叫臣死臣不死为不忠。皇上...
详细解释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说的意思就是上德应德无为,并不应将德本身显示给社会,在上德的社会状态中,形成不了德的知识概念,人们不知有德但社会却是真正按照有德的规律运转;而下德是有为之德,满口仁义雌黄说教的社会,导师喋喋
有人问了个貌似简单,其实很关键的问题:“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如何理解”? 其实,这就是作者给出的上德定义。什么是上德?上德就是:“1、无为,2、无以为也,即没有自己的私欲。” 这样,相反的下德当然就无需赘述了,因为这也就等于同时定义了下德:“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也”。即什么是下德?下德就是:“1、...
只要懂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在因上努力,不要太在意果,人生就会少很多纠结,这种境界就是“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道不远人,这个境界离我们也近。 比如,进商场,刚把门拉开,后面来了一个人,你顺手帮他把门稍微拉一下,在这个动作里,我们不是要讨好后面的人,也不认识这个人,没想要什么回报,只是本能地帮他...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无以为,就是做事不以仁爱的名义去施行。真正高明的领导者有意施发仁爱,但不以仁爱的名义去施行。总结起来,这两句的意思是:最好的德行是顺其自然,不刻意施德,也不刻意不施德。最好的仁爱是施与了仁爱,但是真心实意的,不图回报的,而且不是为了自己做的。“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