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双侧齿状核钙化是指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齿状核,出现钙质沉积的现象。这种钙化并非疾病本身,而往往是某些基础病理过程的表现。 1.齿状核位于小脑内部,对运动协调和精细运动控制非常重要。钙化通常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发现。 2.钙化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生理性老化:随着...
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症(dentatorubral-pallidoluysian atrophy,DRPLA)是一种以不同程度的痴呆、语言障碍、共济失调、癫痫和不自主运动(包括舞蹈样动作、震颤和肌阵挛等)为临床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OMIM:125370)。【概述】日本人群的发病率约为O.6/10万人口,其他种族及人群罕见。目前DRPLA的疾病基因...
浦肯野细胞突触同侧齿状核以完成肌阵挛三角形。总的来说,肌阵挛三角形控制着精细的自发运动。 小脑浦肯野细胞。小脑浦肯野细胞是位于深小脑核(如齿状核)上小脑皮质突触中的GABA能神经元,可抑制深小脑神经元。[13] 去: 肌肉 齿状核和中间核参与调节骨骼肌的自发运动,特别是四肢和眼外肌的运动。[14] 去: ...
齿状核是小脑深部核团中最大的一部分,位于小脑髓质(白质)的内部。选项逐一分析如下:- **A. 丘脑内髓板**:丘脑内髓板是丘脑内部纤维结构,分隔前核群与内侧核群,与齿状核无关。- **B. 下丘脑内**:下丘脑主要负责内分泌和自主神经调节,与小脑功能无关。- **C. 小脑髓质中**:正确。齿状核位于...
齿状核影像学表现的诊断思路 T1WI 高信号或 T2WI/SWI 低信号: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MS 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变,文献报道 19.3%MS 患者会出现齿状核 T1WI 高信号,在继发性进展性 MS 患者中最常见,这类患者往往严重残疾,可能与铁的沉积或患者多...
齿状核是位于小脑半球深部的一个神经核团,主要负责协调身体的运动功能,其异常可能导致运动障碍,如共济失调等。 病因分析:头部不适可能由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问题、颈椎问题、眼耳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如贫血、感染)等多种原因引起。齿状核病变虽可能导致特定症状,但并非头部不适的常见原因。 治疗建议:鉴于您目前的...
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氏体萎缩症是以小脑远心系(齿状核红核束)及苍白球远心系(苍白球路易氏体)两系为主的变性疾病,由Smith于1975年首先报道。已被认为系一独立疾病单位。本病是以小脑症状隐袭起病,经过一定时间后逐渐附加以维体外系症状以及眼球运动障碍等。根据本病的临床症状特点,平山惠造(1981)将其分成...
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症 (dentatorubral‐pal‐lidoluysian atrophy,DRPLA)又称Haw River syndrome或Naito‐Oyanagi disease,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该病在日本的发病率约为0.48/10万,在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也有少量报道,而...
小脑齿状核是小脑结构中的一个神经核团,属于正常的生理结构。小脑深部一共有四组神经核团,齿状核是最外侧、最大的核团。齿状核与随意运动的计划和执行相关,也和高级意识、感觉传递相关。通过整合传入和传出神经纤维,而参与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小脑齿状核的病变最常见的是钙化,分为生理性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