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熙(1890.2.2—1978.3.27),字劭西,出生于湖南湘潭,汉语言文字学家、词典编纂家、文字改革家、教育家,九三学社成员。 1915年受聘为教育部教科书特约编审员,1916年成立了“中华国语研究会”[1],1946年参与创建九三学社,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院士。
黎锦熙学贯古今,学识渊博,而且品行笃正,堪为人师。因此,毛泽东经常到黎锦熙住处请教,问题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特别是关于如何治学等问题。黎锦熙总是循循善诱耐心教导。毛泽东曾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闻黎君劭西好学,乃往询之,其言若合,而条理加密焉,入手之法...
1919年春节期间,黎锦熙还请毛泽东到家里过春节。 从1915年到1920年,毛泽东曾多次给黎锦熙写信,称“生平不见良师友,得吾兄恨晚,甚愿日日趋前请教”,赞誉他“可与商量学问,言天下国家之大计”。黎锦熙在日记中写道,“得润之书,大有...
这第三个也是最不合格的抄写者,却是黎锦熙最赏识的学生。于毛泽东而言,黎锦熙不但是他最敬重的恩师,更是他眼里的“慈母”、“吾兄”、“仁兄”,两人亦师亦友的这份特殊师生情谊,延绵长达64年之久,黎锦熙还是唯一一位活到毛主席逝世后的老师。湖南·初相遇 一身蓝布长衫,足蹬一双圆口黑色布鞋,中等身材...
黎锦熙,字劭西,1890年2月2日出生于湖南湘潭县晓霞镇石潭坝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比毛泽东大了仅仅3岁。不过跟毛泽东家境清寒不同的是,黎锦熙出生在一个相对舒适、优渥的大家族里。黎锦熙的祖父,名叫黎葆堂,是前清举人。黎锦熙的父亲,名叫黎松庵,是齐白石的挚友,擅长诗画与篆刻。黎锦熙的母亲,名叫黄赓,...
毛泽东邀请黎锦熙到中南海赏荷 1913年,黎锦熙开始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和第四师范任历史和国文教员,毛泽东就成了他的学生。由于两人年纪相仿,所以很快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时常在一起谈古论今,感情很好。毛泽东毕业后,虽也当了几年教员,但主要时间和精力都投入革命活动中。黎锦熙也有进步思想,不过主要工作还是...
这第三个抄写者是最不行的,可却是黎锦熙特别欣赏的学生。对毛泽东来讲,黎锦熙不光是他特敬重的老师,在他眼里还像“慈母”“吾兄”“仁兄”似的。他俩这亦师亦友的特殊情谊,一直持续了 64 年,黎锦熙还是毛主席去世后唯一还在世的老师。【湖南·初相遇】身着蓝布长衫,脚蹬圆口黑色布鞋,中等个头,戴着副...
黎锦熙简介:黎锦熙(1890.2.2—1978.3.27),男,字劭西,出生于湖南湘潭,汉语言文字学家、词典编纂家、文字改革家、教育家,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 1915年受聘为教育部教科书特约编审员,1916年成立了“中华国语研究会”,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院
黎锦熙是毛泽东的同乡,一生致力于语言科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汉语语法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汉字改革和辞书编纂方面颇有贡献,而且博通文学史、哲学、佛学、目录学等。黎锦熙治学严谨,以“勤”、“恒”二字自励,在他给学生的一幅题词中归纳了他的治学经验:“不怕不宽宏,就怕太笼统;不怕不聪明,就怕不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