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海南岛黎族民间织锦。产于海南岛的黎族居住区,《峒溪纤志》载:“黎人取中国彩帛,拆取色丝和吉贝,织之成锦。”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记载的“黎单”,“黎幕”宋代已远销大陆,“桂林人悉买以为卧具”。
在五指山市黎锦传习所,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香兰正席地而坐,编织黎锦。她大半辈子致力于黎锦技艺的传承、创新与推广,至今已是第四十二个年头。黎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刘香兰:大概是13岁的时候,我从母亲那儿接过自己的第一架腰织机,从那时候开始跟母亲学习黎锦技艺,15岁就可以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以前编织图...
有专家认为,宋代时,黎族人的纺织技术已较为先进成熟,在许多方面领先中原地区。元代,精细、轻软、艳丽、耐用的黎锦备受赞誉。“棉纺织从海南黎族开始,是因为海南岛有木棉。”海南锦绣织贝公司董事长郭凯研究黎锦近20年,她说黎族纺织技术的先进,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很大的关系。北京服装学院教授王羿介绍,黎族人用...
在刘伟童眼里,黎锦来自大自然,消碳庄园也是,“她们是同条道上的朋友。” 图为“消碳庄园”绿萌植物大染坊 “染坊的用处大,织娘们可以在这里织染黎锦,还可以作为教学点,供学生、游客们体验植物染、刮糊和手工制作。”她说。 凭着之前培训传授的植物染技能,刘伟童熟练地打开染缸,将一匹预先...
作为海南黎族人民智慧的结晶,黎锦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棉纺织染绣技艺之一,被称为纺织业的“活化石”。早在3000年前,黎族人民就开始使用纺染织绣技艺,传承至今的黎锦,凝结和传递着民族与地域的历史记忆、共同情感和经验智慧。千年黎锦,魅力独具早在汉朝以前,图案精美、做工精细的黎锦就成为朝廷征调的贡品。...
模特在法国巴黎时装周上展示黎锦元素服装。新华社记者 高 静摄 融入黎锦元素的实景演出现场。五指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织造精巧的黎锦。李天平摄 12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常会通过评审,决定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5月23日,在海南省五指山市文化馆拍摄的黎锦展品。新华社记者 程潇 摄 “创新是最好的传承”今年31岁的陈孟丽是五指山市土生土长的黎族姑娘,从小就对黎锦充满向往。“我小时候就特别羡慕那些织娘,可以用双手传承我们黎族的优秀文化。”她说。怀着对黎锦文化的热爱,陈孟丽大学选择了纺织工艺与贸易专业,毕业...
如今,古老黎锦正穿越历史长河,以时尚化、潮流化、年轻化的设计形态融入现代日常生活。12月6日,“黎华锦簇——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保护成就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展。该展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主办,设“百卉千华”“经纬技忆”“握指成拳”“潮起海之南”4个单元,分别展示...
黎锦工坊实现了由输血式的外力扶持逐渐转变为造血式的内生发展,以黎锦为代表的非遗项目,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香兰通过传帮带,带动周边市县的织娘完成了大量生产订单。目前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共有3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不含正在公示中的2名)、25名省级...
黎族织娘在位于海南省东方市东河镇的家中展示含有黎锦元素的吊坠(2023年6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黎锦技艺的保护传承力度这些年一直在提升。”刘香兰说,政府对这项技艺的重视也推动了黎锦行业发展,她的公司每年营业额已达80万元至100万元。加大财政投入、完善保护机制、增设非遗工坊、建设产业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