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学名: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是豆科黄芪属植物,又名东北黄芪、绵芪、膜荚黄耆等,为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羽状复叶有13-27片小叶,叶柄长0.5-1厘米;托叶离生,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下面被白色柔毛或近无毛;总状...
【药材性状】蒙古黄芪:表面灰黄色,栓皮不易脱落。质硬而韧,断面纤维性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气微,味微甜,有豆腥味。膜荚黄芪:表面灰黄色、黄棕色,质硬,较难折断。【性味归经】性微温,味甘。归脾经、肺经。【功效与作用】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30g,赤芍、桂枝各15g,生姜10g,大枣10个,煎汤饮。 用于气虚里寒,腹中拘急疼痛,喜温慰,自汗,脉虚:本方以黄芪、大枣、甘草补脾益气,桂枝、生姜温阳散寒,白芍缓急止痛,饴糖补脾缓急。(《金匮要略》)。 用于气虚血滞,肌肤麻木,或肢体疼痛,或半身不遂:本方重用...
中药材黄芪 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包括补气作用、增强免疫力、改善心血管功能、促进代谢等。 1.补气作用 黄芪以其显著的补气功效而闻名。它可以提升人体的正气,增强机体的功能,对于气虚乏力、气短懒言等症状有改善作用。这是因为黄芪能够补充和激发人体的元气,使身体更有活力。
黄芪性温、归肺经、肾经,具有利水消肿、敛汗固脱、益气固表以及升阳举陷等功效,但黄芪也存在着一定的禁忌与副作用,首先有肺结核的患者是不可以服用黄芪的,以免不利于病情的恢复,最好是能够用其他中药代替治疗;其次女性月经期间不可以服用黄芪,容易导致月经紊乱,包括孕妇也是禁止食用黄芪的,因为黄芪具有滑胎的作用;另外...
做法:鲜胎盘(紫河车)1具,黄芪60g,党参60g,当归身20g,生姜15g,菜油、白胡椒、料酒、盐、味精适量。将胎盘洗净,放入开水中煮沸3分钟,捞出后放入砂锅内,加入诸中药及清水,开后去浮沫,入生姜,用文火炖至胎盘熟透,加调料即可食用。 功效:大补气血。适于气血虚弱,形瘦乏力,精神不振,面色憔悴,放、化疗红、白血球...
【中药科普】 WINTER HEALTH中药科普中药认识中药黄芪,又名黄耆(qí),属于补气药。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主产于山西、甘肃、黑龙江、内蒙古。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切片。本品气微而味微甜。以切面色淡黄、粉性足、味甜者为佳。生用或...
中药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包括排脓止痛、利尿消肿、补气止汗、降低血压、降低血糖、抗感冒等。 1.排脓止痛 黄芪具有一定的排脓作用,对于一些体内有脓液积聚的情况可能有帮助;同时还能起到止痛效果,缓解身体的疼痛症状。 2.利尿消肿 可以促进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对于水肿等问题有改善作用。
黄芪中药具有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等功效与作用。 1.益气固表 黄芪能补助人体的正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御外邪的能力,对于平素体质虚弱、容易感冒的人群尤为适用。通过补充和固护正气,使人体正气充足,外邪不易侵袭。 2.托毒生肌 在一些疮疡疾病中,黄芪可以促使疮口的愈合和肌肉的生长。特别是对于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