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根可入药,据《中国药典》记载主治:“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中药大辞典》亦有记载其主治:“主治一切...
《中药大辞典》:黄芪 药材名称黄芪 拼音Huánɡ Qí 英文名Radix Astragali 别名绵黄芪 来源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 var.mongholicus(Bge.)Hsiao的根。春、秋季采挖,除去泥土、须根及根头,晒至六七成干,理直扎捆后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上部有分枝。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2~18...
利尿作用 黄芪有中等利尿作用,服用黄芪煎剂,可使尿量及排泄量增加。 (2)?降压作用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服用黄芪后,除血压上升幅度有所控制外,还可调节中枢神经肽,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长期服用黄芪对预防老年性动脉硬化,改善衰老的肺功能有一定意义。 (3)对心脏的作用 黄芪对正常心脏有加强收缩作用,使疲劳而...
蒙古黄芪,这一为人们所熟知的中药材的来源之一,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主根长而粗壮,生长顺直。茎部直立,高度在40至80厘米之间。它拥有奇数羽状复叶,小叶数量为12至18对,小叶片小巧,形状宽椭圆形或长圆形,尺寸在5至10毫米之间,宽度为3至5毫米,两端近圆形,上面光滑无毛,而下面则覆盖着柔毛。托叶呈...
黄芪的根是著名的中药。商品黄芪呈圆柱形,略扭曲,长20~60厘米,以条粗长、皱纹少、质坚而绵、粉性足、味甜者为好。含香豆素、黄酮类化合物、皂甙及微量叶酸和数种维生素等。味甘,微温,具有补气固表,托疮生肌、利水的功效,主治气血虚弱、自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肾炎浮肿、蛋白尿、糖尿病、慢性溃疡等...
黄芪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状。 黄芪,又名黄耆,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是一种广受欢迎的中药材。其药用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古代医学典籍,如今在中医临床及保健领域仍占有重要地位。 一、黄芪的形态特征与生长环境 黄芪的植株呈丛生状,...
黄芪为常用补气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 的干燥根,甘,微温。归肺,脾经。 中医 黄芪 枸杞 丹参 美容 黄芪的主要成分为皂苷类、黄酮类、多糖类、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明确指出,黄芪被誉为“补药之长”,在补气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是首选之药。黄芪,这一豆科、黄芪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达50-100厘米,主根粗壮且木质,常分枝,呈现灰白色。其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并覆盖着细棱和白色柔毛。羽状复叶包含13-27片小叶,托叶离生,形态多样,而小叶则多为椭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