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之治 百科释义 报错 黄老之学,也叫黄老学说,为黄帝之学和老子之学的合称,是华夏道学之渊薮。黄老学派思想尚阳重刚,战国中期到秦汉之际,黄老道家思想极为流行,其既有丰富的理论性,又有强烈的现实感。该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作为一种哲学思想,黄老之术形成于东周战国时代。但是,作为一种广...
黄老之治豆瓣评分:8.5 简介:黄老之治(前160-前121年)资治通鉴在进入西汉王朝后,开始出现一种烦人的现象,那就是:不断刊出当事人的奏章,诸如“上书”、“对策”之类,长篇累牍。当时社会的和政治的形态,以及人民的痛苦——时代的整个横
汉帝国统一后的黄老之治的怀柔之策,让所有人放下旧仇宿怨愿意在一个叫汉的大旗下生活,愿意去做一个叫汉的王朝子民,这种对历史的整合才是黄老之治在历史上最大的功用,当然这一功用是以在无为之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表现的。黄老之治让在战争中生活了五百年的华夏人看到另一种人生,那种不同于天下纷争,各...
汉帝国统一后的黄老之治的怀柔之策,让所有人放下旧仇宿怨愿意在一个叫汉的大旗下生活,愿意去做一个叫汉的王朝子民,这种对历史的整合才是黄老之治在历史上最大的功用,当然这一功用是以在无为之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表现的。 黄老之治让在战争中生活了五百年的华夏人看到另一种人生,那种不同于天下纷争,各国...
中国思想史名词解释黄老之治 黄老之治名词解释: 西汉初年统治者标榜黄老思想而实行的与民休息的政策。黄老思想虽附会传说中的黄帝,实际上就是老子的思想。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即按照无为的原则办事,就没有什么治理不好的。西汉初年,经济残破,民生凋弊。统治者不能恢复发展生产,就无法稳定封建统治。刘邦让陆贾总结秦朝...
一、什么是“黄老之治”?一般认为“黄老”指的是黄帝、老子,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老子的名著是《道德经》,提倡清静无为。黄老是道家始祖,也为西汉前期统治者所尊。刘邦统一天下后,面对着人口锐减、社会凋敝的现象,史载:“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于是采取休养生息的...
译者:柏杨 出版年:2013-3-1 定价:28.00 装帧:平装 ISBN:9787547020173 豆瓣评分 评价人数不足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分享到 推荐 黄老之治的创作者· ··· 司马光作者 柏杨译者 原文摘录 ··· 15吴王刘当初起兵时,统帅本来是田禄伯。田禄伯建议说:“集中所有部队,向西挺进,没有声援,又没有呼应...
日本管理大师松下辛之助用“下雨打伞”来概括管理,这代表了简单直接的平常心,无论东方的“平常心”还是西方的“Common Sense”,都指向了同一种管理智慧:避免冲动,保持理性。没有了平常心,就可能导致决策失误,正如老子所说:“轻举妄动必生乱。”因此,黄老之治的管理理念,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
吕后死后,窦漪房与汉文帝刘恒接手朝政,两人都是非常喜爱《道德经》的灵魂伴侣,对黄老之治这个思想有着先入为主的赞同。在刘恒接手朝政之时,虽经历了诛吕之变,导致朝廷动荡,但是民生经济依然很稳固,这就是黄老之治带给汉朝的好处。刘恒和窦漪房也都看到了黄老之治对汉朝的这些好处。同时,推举刘恒继承大统的...
传统至今,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西汉初期的“黄老之治”,就是“无为而治”;并用“萧规曹随”的“曹随”、“文帝无为”、“景帝有为”等来阐发“无为而治”;还把“黄老”说成是同时退出历史舞台的,等等。笔者认为,这些说法都欠妥。本文就想对此谈点新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