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休复名词解释:黄休复,北宋蜀(今四川)人,字归本,一作端本,约活动于北宋咸平之前。曾校《左传》、《公羊传》、《榖梁传》,代表作品有《益州名画录》等。©2022 Baidu |由 百度智能云 提供计算服务 |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 网站地图 | 百度营销 ...
“蓉漂”黄休复客居成都期间,除了撰写《益州名画录》这部著作之外,另外还有一本《茅亭客话》传世。 据南宋学者晁公武编纂的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目录——《郡斋读书志》一书记载,黄休复之所以把这本书命名为“茅亭客话”,是因为:“茅亭,其所居也。暇日,宾客话言及虚无变化、谣俗卜筮,虽异端而合道旨、属惩劝者,皆...
黄休复,这位北宋时期的蜀地才子(今四川),以其字归本,或称端本而闻名。他的活动时间大致在北宋咸平年份之前。黄休复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曾负责校对《左传》、《公羊传》和《榖梁传》等经典文献。对于绘画艺术,他有着深厚的热爱,致力于收集唐乾元至宋乾德年间与蜀地相关的画史资料,这些资料在他...
到了北宋,黄休复将 “逸格” 置于首位,形成了 “逸、神、妙、能” 四格。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不同时期的审美观念和绘画风格的发展。随着文人画的兴起,画家们更加注重作品的神韵和意境,对自然、超脱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逸格” 的地位逐渐提升。黄休复画品四格的独特地位,黄休复的画品四格在绘画品评...
黄休复|公版免费书|完结 又称《成都名画记》。品评。宋代黄休复。三卷。1006年。有《画苑》本。收录自唐乾元初至北宋乾德(758~968)间于益州(今四川成都及周围地区)所见画迹和在蜀画家五十八人。品评分为逸、神、妙、能四格(妙、能两格又各分上、中、下三品),各立小传,评述画艺作品。评为逸格一人,神格...
黄休复,北宋蜀(今四川)人,字归本,一作端本。约活动于北宋咸平之前。曾校《左传》、《公羊传》、《榖梁传》。潜心画艺,收集唐乾元至宋乾德间与蜀地有关画史资料,著《益州名画记》。久往成都,和当时四川文人李畋、张及、任玠及画家孙知微、童仁益等为友。好道术,曾受道于处士李谌,鬻...
在北宋时期,黄休复以其独特的视角,对益州地区自唐代至北宋年间的画家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逸神妙能”的评价标准。这一标准不仅是对画作的精湛技艺的赞美,更是对画家创作精神的肯定。🎨 黄休复的画论基础,部分借鉴了张彦远的观点,即“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这与张彦远所倡导的“自然者为上品之上”的理念...
黄休复的著作《益州名画录》是一部记录唐代至宋初成都地区画家和壁画创作的重要文献,由宋朝时期的作者黄休复撰写,共分为三卷。书中详细收录了孙位至邱文晓五十八位艺术家的小传,以及他们的艺术作品,并对他们的技艺进行了四品分类——逸、神、妙、能。此外,书中还特别提到了那些虽无名但有作品流传,...
黄休复四格 和 朱明五格 一、黄休复四格(具象四格) 关于中国画“绘画品评”的历史演进 张怀瓘(生卒年不详):扬州海陵(今江苏泰州市)人,唐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书断》。另有《画断》一书,已不传,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引有部分逸文。《书断》卷中开篇是前言,后为神、妙、能三品总目,在书学品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