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成都名画记》。品评。宋代黄休复。三卷。1006年。有《画苑》本。收录自唐乾元初至北宋乾德(758~968)间于益州(今四川成都及周围地区)所见画迹和在蜀画家五十八人。品评分为逸、神、妙、能四格(妙、能两格又各分上、中、下三品),各立小传,评述画艺作品。评为逸格一人,神格二人,妙格上品七人,中品...
同样,北宋黄休复亲历故地收集积累资料以编撰《益州名画录》,也让人有如此感慨,令人敬服。 益州名画录读本封面 从整个《益州名画录》内容看,他主要在录载画家传记的过程中,最为显眼的大篇幅是录载画家佛像作品,即使是他所述的“逸品”画家亦是如此,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庙寺壁画。壁画若按“逸、神、妙、能”“四格...
简介 黄休复的《益州名画录》黄休复,江夏人,生平事迹未详.《益州名画录》前有虞曹外郎致仕李畋序,作于景德二年(1005年),盖书完成于此之前.书分上,中,下三卷,以逸,神,妙,能四格,记述自唐乾元初至宋乾德年间(公元758—968年)四川地区58位画家事迹.其四格品位(妙,能两格复分上,中,下三品)仿照朱景玄《唐朝...
“蓉漂”黄休复客居成都期间,除了撰写《益州名画录》这部著作之外,另外还有一本《茅亭客话》传世。 据南宋学者晁公武编纂的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目录——《郡斋读书志》一书记载,黄休复之所以把这本书命名为“茅亭客话”,是因为:“茅亭,其所居也。暇日,宾客话言及虚无变化、谣俗卜筮,虽异端而合道旨、属惩劝者,皆...
据李畋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五月二十日序,可知黄休复《益州名画录》(下文简称《名画录》)当成书于此前不久,李畋为最早目睹者。北宋官修《崇文总目》(成书于庆历元年,1041)卷三著录《名画录》为黄休复撰,南宋晁公武(约1104-约1183)《郡斋读书志》卷十五著录是书同。此书现存最早完整版本盖为明代翻刻南宋临安府...
黄休复著 宋朝绘画 作者:(宋)黄休复撰;何韫若,林孔翼注益州名画录简介黄休复,原籍安徽,先世迁居上海嘉定,生平事迹未详。书完成于景德初年。分上,中、下三卷,记述了自...《益州名画录》是唐、五代至宋初成都区域的画家和壁画创作的记录,作者把...展开∨ ...
据李畋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五月二十日序,可知黄休复《益州名画录》(下文简称《名画录》)当成书于此前不久,李畋为最早目睹者。北宋官修《崇文总目》(成书于庆历元年,1041)卷三著录《名画录》为黄休复撰,南宋晁公武(约1104-约1183)《郡斋读书志》卷十五著录是书同。此书现存最早完整版本盖为明代翻刻南宋临安府...
《益州名画录》(黄休复)内容简介: 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源远流长,具有高度原创性、独创性和文学性。早期的思想形态极具特点,宗教神学、中医典籍、古代兵法、儒家、道家、佛家和百家思想、风水玄学、二十四史、风俗地志等等内容博大精深。本套“经典...
黄休复《益州名画录》把画分为四格——即逸格、神格、妙格、能格。认为逸格为第一位,并声言:“画之逸格,最难其俦。”我的分析:___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案:破折号应改为逗号。 改写后的解析 本文通过描写父亲在“我”偷拿糖果、生病和生日会上的表现,刻画了一位严厉、深沉的父亲形象。父亲的爱...
《益州名画录》,又名《成都名画记》,中国北宋绘画史著作,黄休复编撰。《益州名画录》是一部记述唐、五代至宋初以西蜀寺院壁画创作为主要内容的地区性画史。此书以列传体形式记载了自孙位至邱文晓等58位画家的小传及壁画作品,按“逸、神、妙、能”四格编排,共分上、中、下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