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莫尔病”是一种“发展病”,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在一篇论文中,建立了一个两部门宏观经济增长模型,其中一个部门是“进步部门”,主要指制造业;另外一个部门是“停滞部门”,主要指市政府服务、教育、表演艺术、饭店、休闲等服务业。鲍莫尔提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进...
实际上,鲍莫尔提出“成本病”概念的开创性论文,题目即为“不平衡增长的宏观经济学”(Macr oeconomics of Unbal anced Gr owth),但人们牢牢地记住了鲍莫尔成本病,却不经意间忽略了鲍莫尔的点睛之笔。综上,可以认为鲍莫尔成本病本质上是中性的,恰恰是增长快的部门的生产率提升,某种程度上鼓足了我们的荷包,...
【名词解释】鲍莫尔,W.J.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1922~ 美国经济学家,1922年2月26日生于纽约市。 1942年获纽约市立学院社科学士学位,1949年获伦敦大学博士学位。曾工作于美国政府农业部和伦敦经济学院。1949年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至今,其间1952年任该校副教授,1957年任教授。他还曾任美国经济学会副会长...
鲍莫尔模型的公式为:π = β * (w/r) - α * (u/r),其中,π代表通货膨胀率,β代表工资弹性,w 代表工资,r 代表生产率,α代表利润率,u 代表失业率。该公式表明,通货膨胀率与工资弹性、工资、生产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关系。 三、鲍莫尔模型的应用 鲍莫尔模型在实际应用中,主要用于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和预测通...
“鲍莫尔病”是经济增长的产物,是指 “停滞部门”的商品和服务的成本必然会随着“进步部门”生产率的提高而大幅上升。而“鲍莫尔病”就是由著名的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提出,他更是把这样的一种经济现象称为“幸福的烦恼”,这也就是预示着这样的一种经济状况其实是一种经济快速发展必然要承受的阵痛。那么我们怎样...
在这篇论文中,鲍莫尔指出:一个经济中,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通常是不一致的。当存在这种差异化时,生产率增长较快的“进步部门”的工资上涨会同时带动那些生产率增长较慢的“停滞部门”的工资上升,而这种效应会导致“停滞部门”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形成更大的产出。久而久之,“停滞部门”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
不过笔者觉得,人工智能是有可能治愈“鲍莫尔病”的,至少可以使病症大大减轻。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要患“鲍莫尔病”,需要具备3个条件:一是“进步部门”的生产率高于“停滞部门”,二是“停滞部门”的工资水平随“进步部门”的工资水平的上升而上升,三是“停滞部门”占整个经济的比重持续上升。其中,条件一是最关键的...
简单来说,鲍莫尔原理指的是在劳动生产力提高的行业中,工资水平往往会相应提高,而那些劳动生产力增长慢或基本不变的行业,可能会出现工资提高的困难。 鲍莫尔原理的应用 鲍莫尔原理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概念,它也在实际中被广泛应用。下面是一些鲍莫尔原理的实际应用案例: 1. 教育行业是一个典型的鲍莫尔原理应用领域。随着...
鲍莫尔在创新与经济增长理论方面的贡献同样卓越。他长期致力于探究创新如何驱动经济增长,并在《资本主义的增长奇迹——自由市场创新机器》一书中,对其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总结。鲍莫尔强调,制度规则是经济增长的基石,自由市场资本主义虽然并非完美无缺,但与其他经济制度相比,却展现出了最强的适应性和创新性。以硅谷为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