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仲连,又称鲁连,是战国时期齐国西部(今山东茌平)的一位著名学者。他出生于稷下学宫后期,以其风流倜傥、善于谋划而著称。鲁仲连不仅“好持高节”,还经常周游各国,为人“释难解纷”,但他“不屑计功”,终生未仕,最终老死海上。他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高士”。《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中记载了“鲁连射书...
平原君要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再三推辞,始终也不肯接受。平原君就设宴招待他,喝到酒酣耳热时,平原君起身向前,献上千金酬谢鲁仲连。鲁仲连笑着说:“杰出之士之所以被天下人崇尚,是因为他们能替人排除祸患,消释灾难,解决纠纷而不取报酬。如果收取酬劳,那就成了生意人的行为,...
鲁仲连的生卒年月不见史籍,据钱穆先生推算是公元前305年至公元前245年。鲁仲连的籍贯亦不可考,在其《史记》中仅记为“齐人”。据后人考证,鲁仲连是今天聊城市荏平县王老乡望鲁店人。根据《史记》《战国策》《太平御览》等史籍中关于鲁仲连事迹记载综合考察,鲁仲连一生的活动轨迹大致是这样的:生于聊城,学...
鲁仲连,他一生不做官,然而“在布衣之位,荡然肆志,不诎于诸侯,谈说于当世,折卿相之权。”在当时的社会,他作为一个平民百姓,敢于触及时政,以自己精辟的见解,使那些达官贵人为之折服,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他少年时就以能辨著名,被赞誉为“千里驹”。但他不空谈,十分讨...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中文系副教授,聊城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范景华介绍,鲁仲连,又名鲁连、鲁连子,战国后期齐国人,今茌平县冯官屯镇望鲁店人,是地地道道的聊城人。“公元前284年,燕国大将乐毅半年之内攻下齐国七十余座城。公元前279年,燕昭王死,惠王即位,因与乐毅有嫌隙,将其免职,改任骑劫为大将。齐国...
鲁仲连,战国中后期齐国人。此公能言善辩、不畏艰难、视富贵如浮云,被后世誉为国士无双。那么,这国士无双一说究竟从何说起呢?一、邯郸之困 赵孝成王六年(前260),赵国军队在长平战败后,秦军稍微缓口气后,就火急火燎、马不停蹄地深入到赵国境内,且几乎一路奏凯,很快就到了邯郸城下。之前魏军曾经攻克...
鲁仲连(约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45年),又称鲁连,战国时期齐国西部(今茌平)人。主要活动在公元前300年至公元前250年之间,是稷下学官后期的著名先生。战国时期境内最有名的高士,后世的李白都把他视为偶像。鲁仲连自年轻时就思想敏捷,长于思辨,而且以时事为务,不尚虚玄,表现出良好的素养和天分。他“年...
而在鲁仲连一生的斗争事迹中,司马迁着墨最多的一件事,就是鲁仲连的“痛斥辛垣衍,义不帝秦”。当时,秦国在打赢秦赵长平之战后,再次攻赵,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在强秦的猛攻下,邯郸危在旦夕,赵国四处奔走求援。魏赵两国唇亡齿寒,见到赵国有难,魏王原本已经派出大军,驰援赵国。但是此时,秦王却发出...
秦军得知这一消息后,大为震惊,不得不撤军五十里。而赵国则因此得以喘息,最终与魏国、楚国等诸侯国联手,共同抵抗秦军的侵略。鲁仲连的智谋和辩才,不仅救了赵国,也为整个战国局势带来了转机。鲁仲连的成功,并非偶然。他之所以能够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关键在于他深谙人心、善于辩说。他了解新垣衍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