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碑记:魏《三体石经》《三体石经》刻于三国魏正始二年(241),因碑文每字皆用古文、小篆和汉隶三种字体写刻,故名。石经刻有《尚书》《春秋》和部分《左传》,是继东汉《熹平石经》后刊刻的第二部石经。刻本笔体与结构都很规正,因此常为初学者取作范本。刊刻石经的主要目的是弘儒训,以重儒教。此外,石经...
三国魏·正始石经(三体石经)~[哇]【转发】@鞠骁:正始石经,三国魏,河南偃师佃庄乡大郊村出土,藏于@洛阳博物馆1958。此经为三国魏正始二年刊刻的碑石经书,因用篆文、古文、隶书三种字体书,又称《三体石经》...
魏《三体石经尚书春秋》拓本。三国魏《三体石经残石》,又称《正始石经》,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藏。因用古文、小篆、隶书三极书体铭刻,故称《三体石经》。魏正始二年(241)刻。《三体石经》刻有《尚书》《春秋》两经和部分《左传》,刻成后与《熹平石经》并立於河南洛阳太学。于晋代时损坏,屡经战乱埋於土中。
三国魏《三体石经残石》,又称《正始石经》,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藏。因用古文、小篆、隶书三极书体铭刻,故称《三体石经》。魏正始二年(241)刻。《三体石经》刻有《尚书》《春秋》两经和部分《左传》,刻成后与《熹平石经》并立於河南洛阳太学。于晋代时损坏,屡经战乱埋於土中。西安碑林所藏《尚书》残石於194...
凡十六石。皆依其次第补装之。盖装成以后,先后补字已三次矣。”关于魏三体石经《尚书》、《春秋》残碑及未剖本拓本,近代洛阳著名金石学者和拓片收藏家郭玉堂先生在《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魏正始三体石经》中记载:清光绪年间,洛阳东龙虎滩村黄汉章屋基发现一小石,刻《尚书-君奭篇》,文为古文、篆、隶三体...
新系列02:魏晋南北朝书法,三国魏《三体石经》《三体石经》刻于公元241年(三国魏齐王曹芳正始二年),原立于魏都洛阳南郊太学讲堂西侧。因碑文每字皆用古文、小篆和汉隶三种字体写刻,故名。石经刻有《尚书》、《春秋》和部分《左传》,是继东汉《熹平石经》后建立的第二部石经。《三体石经》在中国书法史和...
三国·魏---《三体石经残石》、《孔羡碑》、《王基碑》 三国·魏《三体石经残石》 又称《正始石经》。因用古文、小篆、隶书三极书体铭刻,故称《三体石经》。魏正始二年(241)刻。《三体石经》刻有《尚书》、《春秋》两经,刻成后与《熹平石经》并立於河南洛阳太学。於晋代时损坏,屡经战乱埋於土中。西安...
提要:魏三体石经,立于魏齐王曹芳的正始年间(240~249),以古文(大篆)、小篆、隶书三体书写。清光绪、民国间残石陆续出土,仅见《尚书》、《春秋》两种。民国时三体石经拓片罕见真品,盖民国十三年后,故宫博物院马衡院长即赶赴洛阳严禁捶拓,王国维书信集中载日本神田喜一郎尝函恳其觅购,而王氏复函称已难购得。
欣赏| 三国·魏《三体石经残石》,汉字的演进发展史上重要的一笔!书法2015-05-01 20:47 魏正始二年(公元241年)刻。1957年西安市北大街青年路出土。此石呈不规则方形,残高38.3厘米、宽30厘米。两面每字均为古、篆、隶三种字体,故称“三体石经”。正面刻《尚书·梓材》,余文10行,共34字,下部刻有“始二年...
魏《三体石经尚书春秋》拓本 三国魏《三体石经残石》,又称《正始石经》,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藏。因用古文、小篆、隶书三极书体铭刻,故称《三体石经》。魏正始二年(241)刻。《三体石经》刻有《尚书》《春秋》两经和部分《左传》,刻成后与《熹平石经》并立於河南洛阳太学。于晋代时损坏,屡经战乱埋於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