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碑记:魏《三体石经》《三体石经》刻于三国魏正始二年(241),因碑文每字皆用古文、小篆和汉隶三种字体写刻,故名。石经刻有《尚书》《春秋》和部分《左传》,是继东汉《熹平石经》后刊刻的第二部石经。刻本笔体与结构都很规正,因此常为初学者取作范本。刊刻石经的主要目的是弘儒训,以重儒教。此外,石经...
武林旧事原文古籍 嘿,朋友!为您呈上资源~ 点击[GJ2313026.魏三體石經釋六卷訂正一卷.pdf]即可轻松获取! 你对这类资源平时关注多不多,还有其他想要的资源吗?
三国魏·正始石经(三体石经)~[哇]【转发】@鞠骁:正始石经,三国魏,河南偃师佃庄乡大郊村出土,藏于@洛阳博物馆1958。此经为三国魏正始二年刊刻的碑石经书,因用篆文、古文、隶书三种字体书,又称《三体石经》...
魏正始二年(公元241年)刻。1957年西安市北大街青年路出土。此石呈不规则方形,残高38.3厘米、宽30厘米。两面每字均为古、篆、隶三种字体,故称“三体石经”。正面刻《尚书·梓材》,余文10行,共34字,下部刻有“始二年”、“第十”、“七”等字。背面刻有《春秋》,余文10行,共50字。汉末魏初,古文经学盛行...
三国魏《三体石经残石》,又称《正始石经》,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藏。因用古文、小篆、隶书三极书体铭刻,故称《三体石经》。魏正始二年(241)刻。《三体石经》刻有《尚书》《春秋》两经和部分《左传》,刻成后与《熹平石经》并立於河南洛阳太学。于晋代时损坏,屡经战乱埋於土中。西安碑林所藏《尚书》残石於194...
曹魏三体石经残石拓片是近现代文物。此展品为民国拓本,原石不知现藏何处,原石宽49厘米,高93厘米。“三体石经”建于公元241年,三国魏齐王曹芳正始二年(公元240—249年),故又称“正始石经”。因碑文每字皆用古文、小篆和汉隶三种字体写刻,故名。石经刻有《尚书》、《春秋》和部分《左传》,共约二十八碑...
凡十六石。皆依其次第补装之。盖装成以后,先后补字已三次矣。”关于魏三体石经《尚书》、《春秋》残碑及未剖本拓本,近代洛阳著名金石学者和拓片收藏家郭玉堂先生在《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魏正始三体石经》中记载:清光绪年间,洛阳东龙虎滩村黄汉章屋基发现一小石,刻《尚书-君奭篇》,文为古文、篆、隶三体...
【书画】三体石经,三国魏,存高38cm,宽32cm。三国时期魏政权正始二年(241年)刻石,今存文11行110字,古篆、小篆与隶书三种书体刻同文。三体石经于史籍中原称“三字石经”,后称“魏石经”或“正始三体石经”,是以《尚书》、《春秋》、《左传》为内容的石刻。 k...
一、经典的汉魏石经-基本简介 汉魏石经,是东汉和曹魏时期所刻的碑石经书,其中汉石经又名为“熹平石经”、”一体石经”,而魏石经又名为“正始石经”、”三体石经”。汉魏石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开创了我国历代石经的先河,它原立于洛阳故城南郊太学讲堂的东西两侧,但是遗憾的是,石经在汉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