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废帝高殷 高殷(546-561),字正道,文宣皇帝高洋的长子,母亲是李皇后,是北齐第二代皇帝。北齐天保元年(550),高洋即北齐皇帝后,立高殷为皇太子,高殷时年六岁。高殷机敏聪慧,具有独创能力,天保年间很有美名。 天保十年(559)十月,文宣帝高洋驾崩。十九日,太子高殷即帝位,大赦天下,内外百官普加一阶,失官失...
平秦王高归彦最初也是高殷、杨愔同党,后来权衡利害,觉得高殷年幼,势孤力单,因而背叛高殷,将密谋全部泄露给了二王 ,二王勃然大怒,将计就计,利用去尚书省"拜职"赴任的机会,拥兵数千,在宴席上将杨愔等人当场拿下,拳杖交加,杨愔等人被打得血流满面。 砍掉了高殷的左右手后,二王披坚执锐,押着杨愔等人去见高殷。...
高殷的一生,是短暂而充满无奈的一生。他本是一位有着理想和抱负的年轻君王,却因政治斗争的残酷而被迫退位;他本是一位关心民生、整顿吏治的明君,却因辅臣的无能与背叛而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他的命运如同浮萍一般随波逐流;他的才华如同流星一般一闪而逝。然而,高殷的悲剧命运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高殷的抉择最终未能挽回政权。在娄昭君的密令下,他被迫退位,将皇权交予高演之子,也就是后来史称的孝昭帝。政权的更替,家庭内部的倾轧,呈现的是一种旧权力对新势力的不容和革新力量对家族传统的畏惧。当探讨高殷为何不及时下令禁军对抗时,我们必须意识到“乾明政变”的复杂性不仅在于高殷的年轻与不成熟,更...
太子高殷登基以后,打算做一番大事业,针对北齐朝政进行改革,而高殷的改革,少不得得罪了很多人。而高殷的改革,主要针对军政两界一些不称职的人员进行清理:文官集团里面,那些不能胜任职务的,一律免职;武将和军士里面,不能带兵打仗、冲锋陷阵的,都全部免职。此外,高殷还打算从他的叔叔高演、高湛以及娄昭君手...
高殷目前担任上海裕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时在4家企业担任高管,包括担任上海中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监事,上海华殷实业有限公司监事;二、高殷投资情况:高殷目前是上海华殷实业有限公司直接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60%;目前高殷是3家企业最终受益人,包括其在投资上海华殷实业有限公司最终收益股份为60%,投资上海裕...
高殷出身于渤海高氏,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的嫡长子。他自幼聪明好学,深得父亲宠爱。然而,他的性格却颇为软弱,缺乏果断和魄力。尽管他知晓父皇的残暴行径,但并未采取任何行动加以制止或抗争。这种性格特点为他在政治斗争中的失败埋下了伏笔。高殷在位期间,先后经历了与权臣杨愔、娄昭君等人的政治斗争。在这些斗争中,...
高殷的登基得到了李太后和宰相杨愔的支持。杨愔是北齐最有权势的官员,他通过谋划和高殷的皇后武成皇后琅琊王氏联手,成功地将高殷推上皇位。然而,高殷的即位并没有得到其他皇子和地方势力的认可,他的地位始终不稳固。在登上皇位不久后,高殷就遭遇了废位的风波。原因主要在于高殷并没有掌控实权,而宰相杨愔又...
北齐废帝高殷,十七岁便被杀死 高殷(545年―561年),字正道,小字道人,北齐第二任皇帝,天保元年(550年)六月丁亥,立为皇太子,时年六岁,559年―560年在位,齐文宣帝高洋长子,生母为李皇后。高殷自幼温裕开朗,礼士好学,关览时政,甚有美名,高洋认为他“得汉家性质,不似我”,想废他另立太子,在杨愔的...